《新元史》卷四十三·志第十



至正元年,汴粱鈞州大水,揚州路崇明、通、泰等州海潮湧溢,溺死一千六百餘人。

二年四月,睢州儀封縣大水害稼。六月癸丑夜,濟南山水暴漲,沖東西二關,流入大清河,黑山、天麻、石固等寨及臥龍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淹沒上下民居千餘家,溺死者無算。

三年二月,鞏昌寧遠、伏羌、成紀三縣山崩,水涌,溺死者無算。五月,黃河決白茅口,七月,汴梁中牟、扶溝、尉氏、洧川四縣,鄭州滎陽、汜水、河陰三縣大水。

四年五月,霸州大水。六月,河南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漢民居數百家。濟寧路兗州,汴梁鄢陵、通許、陳留、臨潁等縣。大水害稼,人相食。七月,灤河水溢,出平地丈余,永平路禾稼廬舍漂沒甚眾。東平路東阿、陽穀、汶上、平陰四縣,衢州西安縣大水。溫州颶風大作,海水溢,漂民後,溺死者甚眾。

五年七月,河決濟陰,涑官民亭舍殆盡。十月。黃河泛溢。

七年五月,黃州大水。八月壬午,杭州、上海浦中午潮退而復至。

八年正月辛亥,河決,淹濟寧路。四月,平江、松江大水。五月庚子,廣西山水涌,灕江溢,平地水深二丈余,屋宇人畜漂沒。壬子,寶慶大水。乙卯。錢塘江潮比之八月中高數丈余,沿江民皆遷居以避之。六月己丑,中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平地深丈五尺余,漂沒六十餘里,死者一千五百人,是月,膠州大水。七月,高密縣大水。

九年七月,中興路公安、石首、潛江、監利等縣及沔陽府大水。夏秋,蘄州大水,傷稼。

十年五月,龍興瑞州大水。六月乙未,靈州靈石縣雨水暴漲,決堰,漂民居甚眾。七月,汾州平遙縣汾水溢。靜江荔浦縣大水害稼。

十一年夏,龍興南昌、新建二縣大水。安慶桐城縣雨水泛漲。花生、龍源二山崩,衝決縣東大河,漂民居四百餘家。七月,冀寧躋平晉、文水二縣大水,汾河泛溢東西兩岸,漂沒田禾數百頃。河決歸德府永城縣,壞黃陵岡岸。靜江路大水,決南北二渠。

十二年六月中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溧民居千餘家,溺死七百人。七月,衢州西安縣大水。

十三年夏,薊州豐潤、玉田、遵化、平谷四縣大水。七月丁卯,泉州海水日三潮。

十四年六月,河南府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沒民居,溺死三百餘人。秋,薊州大水。

十五年六月,荊州大水。

十六年,河決鄭州河陰縣,官署民居盡廢,遂成中流。山東大水。

十七年六月,大雨,漳河溢,廣平路皆水。秋,薊州五縣皆大水。

十八年秋,京師及薊州、廣東惠州、廣西賀州皆大水。

十九年九月,濟州任城縣河決。

二十年七月,通州大水。

二十二年三月,邵武光澤縣大水。

二十三年,孟州濟源、溫縣水。七月,河決東平壽張縣,圯城牆,漂田廬,人溺死甚眾。

二十四年三月,益都縣井水溢而黃。懷慶路孟州、河內、武陟縣水。七月,益都路壽光縣、膠州高密縣水。

二十五年秋,東平須城、東阿、平陰三縣,河決小流口,達於清河,壞民居,傷禾稼。

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東明、曹、濮,下及濟寧,皆被其害。六月,河南府大霖雨,瀍水溢,深四丈許,漂東關居民故百家。秋七月,汾州介休縣汾水溢。薊州四縣、衛輝、汴粱鈞州俱大水害稼。八月,棣州大清河決,濱、棣二州之界,民居漂流者眾。濟寧路肥城縣西黃水泛溢,漂沒田禾民居百有餘里,德州齊河境七百餘里亦如之。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黃河清,自孟津東柏谷至汜水縣蓼子谷,上下八十餘里,澄瑩見底,數月始如故。

元貞元年閏四月,蘭州上下三百餘里,河清三日。

至正十四年正月甲子朔,汴粱城東汴河冰作五色花草,三月方解。

十九年,鄭州黃河清,長數里。

二十年十一月,汴梁原武、滎澤二縣。黃河清三日。

二十一年十一月,河南孟津縣至絳州垣,曲縣二百里,河清七日,新安縣亦如之。十二月,冀寧路石州河水清,至明年春冰泮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