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你看他怎么就說個駕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說破飛升之奧妙,師徒們就一千個河也過去了;只因心裡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還該有一難,故羈留於此。師徒們口裡紛紛的講,足下徐徐的行,直至水邊,忽聽得有人叫道:“唐聖僧,唐聖僧!這裡來,這裡來!”四眾皆驚。舉頭觀看,四無人跡,又沒舟船,卻是一個大白賴頭黿在岸邊探著頭叫道:“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也?”行者笑道:“老黿,向年累你,今歲又得相逢。”三藏與八戒、沙僧都歡喜不盡。行者道:“老黿,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來。”那黿即縱身爬上河來。行者叫把馬牽上他身,八戒還蹲在馬尾之後,唐僧站在馬頸左邊,沙僧站在右邊,行者一腳踏著老黿的項,一腳踏著老黿的頭叫道:“老黿,好生走穩著。”那老黿蹬開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將他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徑回東岸而來。誠所謂——
不二門中法奧玄,諸魔戰退識人天。本來面目今方見,一體原因始得全。
秉證三乘隨出入,丹成九轉任周鏇。挑包飛杖通休講,幸喜還元遇老黿。
老黿馱著他們,翽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原來那長老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又幸白馬是龍,八戒、沙僧會水,行者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只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濕了。師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陣狂風,天色昏暗,雷閃俱作,走石飛沙。但見那——
一陣風,乾坤播盪;一聲雷,振動山川。一個閃,鑽雲飛火;一天霧,大地遮漫。風氣呼號,雷聲激烈。閃掣紅綃,霧迷星月。風鼓的塵沙撲面,雷驚的虎豹藏形。閃幌的飛禽叫噪,霧漫的樹木無蹤。那風攪得個通天河波浪翻騰,那雷振得個通天河魚龍喪膽,那閃照得個通天河徹底光明,那霧蓋得個通天河岸崖昏慘。好風,頹山烈石松篁倒。好雷,驚蟄傷人威勢豪。好閃,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霧,混混漫空蔽九霄。
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經包,沙僧壓住了經擔,八戒牽住了白馬,行者卻雙手輪起鐵棒,左右護持。原來那風霧雷閃乃是些陰魔作號,欲奪所取之經,勞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卻才止息。長老一身水衣,戰兢兢的道:“悟空,這是怎的起?”行者氣呼呼的道:“師父,你不知就裡,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此所以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來暗奪之耳。一則這經是水濕透了,二則是你的正法身壓住,雷不能轟,電不能照,霧不能迷,又是老孫輪著鐵棒,使純陽之性,護持住了,及至天明,陽氣又盛,所以不能奪去。”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謝不盡。少頃,太陽高照,卻移經於高崖上,開包曬晾,至今彼處曬經之石尚存。他們又將衣鞋都曬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真箇是——
一體純陽喜向陽,陰魔不敢逞強梁。須知水勝真經伏,不怕風雷閃霧光。
自此清平歸正覺,從今安泰到仙鄉。曬經石上留蹤跡,千古無魔到此方。
他四眾檢看經本,一一曬晾,早見幾個打魚人,來過河邊,抬頭看見,內有認得的道:“老師父可是前年過此河往西天取經的?”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裡人?怎么認得我們?”漁人道:“我們是陳家莊上人。”八戒道:“陳家莊離此有多遠?”漁人道:“過此沖南有二十里,就是也。”八戒道:“師父,我們把經搬到陳家莊上曬去。他那裡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與我們漿漿衣服,卻不是好?”三藏道:“不去罷,在此曬乾了,就收拾找路回也。”那幾個漁人行過南沖,恰遇著陳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兒子的師父回來了。”陳澄道:“你在那裡看見?”漁人回指道:“都在那石上曬經哩。”陳澄隨帶了幾個佃戶,走過衝來望見,跑近前跪下道:“老爺取經回來,功成行滿,怎么不到舍下,卻在這裡盤弄?快請,快請到舍。”行者道:“等曬乾了經,和你去。”陳澄又問道:“老爺的經典、衣物,如何濕了?”三藏道:“昔年虧白黿馱渡河西,今年又蒙他馱渡河東。已將近岸,被他問昔年托問佛祖壽年之事,我本未曾問得,他遂淬在水內,故此濕了。”又將前後事細說了一遍。那陳澄拜請甚懇,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師徒們果收拾畢,同陳澄赴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