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大揚幡,鋪設金容;齊秉燭,燒香供養。擂鼓敲鐃,吹笙捻管。雲鑼兒,橫笛音清,也都是尺工字樣。打一回,吹一盪,朗言齊語開經藏。先安土地,次請神將。發了文書,拜了佛像。談一部《孔雀經》,句句消災障;點一架藥師燈,焰焰輝光亮。拜水懺,解冤愆;諷《華嚴》,除誹謗。三乘妙法甚精勤,一二沙門皆一樣。
如此做了三晝夜,道場已畢。唐僧想著雷音,一心要去,又相辭謝。員外道:“老師辭別甚急,想是連日佛事冗忙,多致簡慢,有見怪之意。”三藏道:“深擾尊府,不知何以為報,怎敢言怪!但只當時聖君送我出關,問幾時可回,我就誤答三年可回,不期在路耽閣,今已十四年矣!取經未知有無,及回又得十二三年,豈不違背聖旨?罪何可當!望老員外讓貧僧前去,待取得經回,再造府久住些時,有何不可!”八戒忍不住高叫道:“師父忒也不從人願!不近人情!老員外大家巨富,許下這等齋僧之願,今已圓滿,又況留得至誠,須住年把,也不妨事,只管要去怎的?放了這等現成好齋不吃,卻往人家化募!前頭有你甚老爺、老娘家哩?”長老咄的喝了一聲道:“你這夯貨,只知要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胃裡擦癢的畜生!汝等既要貪此嗔痴,明日等我自家去罷。”行者見師父變了臉,即揪住八戒,著頭打一頓拳,罵道:“呆子不知好歹,惹得師父連我們都怪了!”沙僧笑道:“打得好,打得好!只這等不說話,還惹人嫌,且又插嘴!”那呆子氣呼呼的立在旁邊,再不敢言。員外見他師徒們生惱,只得滿面陪笑道:“老師莫焦燥,今日且少寬容,待明日我辦些旗鼓,請幾個鄰里親戚,送你們起程。”
正講處,那老嫗又出來道:“老師父,既蒙到舍,不必苦辭。今到幾日了?”三藏道:“已半月矣。”老嫗道:“這半月算我員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針線錢兒,也願齋老師父半月。”說不了,寇棟兄弟又出來道:“四位老爺,家父齋僧二十餘年,更不曾遇著好人,今幸圓滿,四位下降,誠然是蓬屋生輝。學生年幼,不知因果,常聞得有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家父家母各欲獻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何必苦辭?就是愚兄弟,也省得有些束修錢兒,也只望供養老爺半月,方才送行。”三藏道:“令堂老菩薩盛情,已不敢領,怎么又承賢昆玉厚愛?決不敢領。今朝定要起身,萬勿見罪。不然,久違欽限,罪不容誅矣。”那老嫗與二子見他執一不住,便生起惱來道:“好意留他,他這等固執要去,要去便就去了罷!只管勞叨什麼!”母子遂抽身進去。八戒忍不住口,又對唐僧道:“師父,不要拿過了班兒。常言道,留得在,落得怪。我們且住一個月兒,了了他母子的願心也罷了,只管忙怎的?”唐僧又咄了一聲喝道,那呆子就自家把嘴打了兩下道:“啐,啐,啐!”說道:“莫多話!又做聲了!”行者與沙僧赥赥的笑在一邊。唐僧又怪行者道:“你笑什麼?”即捻訣要念緊箍兒咒,慌得個行者跪下道:“師父,我不曾笑,我不曾笑!千萬莫念,莫念!”
員外又見他師徒們漸生煩惱,再也不敢苦留,只叫:“老師不必吵鬧,準於明早送行。”遂此出了經堂,吩咐書辦,寫了百十個簡帖兒,邀請鄰里親戚,明早奉送唐朝老師西行;一壁廂又叫庖人安排餞行的筵宴;一壁廂又叫管辦的做二十對彩旗,覓一班吹鼓手樂人,南來寺里請一班和尚,東嶽觀里請一班道士,限明日巳時,各項俱要整齊。眾執事領命去訖。不多時,天又晚了。吃了晚齋,各歸寢處。正是那——
幾點歸鴉過別村,樓頭鐘鼓遠相聞。六街三市人煙靜,萬戶千門燈火昏。
月皎風清花弄影,銀河慘澹映星辰。子規啼處更深矣,天籟無聲大地鈞。
當時三四更天氣,各管事的家僮,盡皆早起,買辦各項物件。你看那辦筵席的廚上慌忙,置彩旗的堂前吵鬧,請僧道的兩腳奔波,叫鼓樂的一聲急縱,送簡帖的東走西跑,備轎馬的上呼下應。這半夜,直嚷至天明,將巳時前後,各項俱完,也只是有錢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