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 起上章執徐正月,盡玄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徒浙東宣慰司於溫州。

分軍戍守江南,自歸州以及江陰至三海口,凡二十八所。

壬子,遣諸王桑阿克達爾擊緬。

初,尼雅斯拉鼎自緬還,言熟其國形勢可擊。遂以檯布為右丞,伊克德濟為參政,命桑阿克達爾督諸軍復往擊之。

甲寅,帝幸上都。

申嚴漢人軍器之禁。

三月,戊寅,益都千戶王著,以中書左丞相阿哈瑪特蠹國害民,與高和尚合謀殺之。

著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鎚,自誓願擊阿哈瑪特首。會高和尚以秘術行軍中無驗而歸,詐稱死,殺其徒,以屍欺眾,逃去,人亦莫知。著乃與合謀,結八十餘人,夜入京城。

時皇太子從帝如上都,而阿哈瑪特留守京師,著以太子素惡其奸,乃遣二西僧至中書,詐稱皇太子與國師還都建佛事。時高觿、張九思宿衛宮中,詰之,倉皇失對,遂以二僧屬吏,訊之,不服。觿、九思乃集衛士及官兵各執弓矢以備。及午,著復矯太子令,俾樞密副使張易發兵,夜會東宮。易不察,遽以兵往,觿問何為,易附耳語曰:“太子來誅左相也。”既而省中遣使出迎,悉為偽太子所殺,奪其馬,入健德門。夜二鼓,觿等聞人馬聲,遙見燭籠、儀仗將至宮門前,一人前呼啟關,觿謂九思:“它時殿下還宮,必以鄂勒哲、薩陽二人先,請得見二人,然後啟關。”觿呼二人,不應,即曰:“皇太子平日未嘗行此門,今何來此也?”賊計窮,趨南門,觿留張子政等守西門,亟走南門伺之。偽太子立馬指揮,呼省官至前,責阿哈瑪特數語,著即牽去,以所袖銅鎚碎其腦,立斃;繼呼左丞郝禎至,殺之,囚右丞張惠。觿乃與九思大呼曰:“此賊也!”叱衛士亟捕之。留守司達嚕噶齊庫端遂持梃前,擊立馬者墜地,弓矢亂髮,眾奔潰,多就擒。高和尚等逃去,著挺身請囚。

中丞額森特穆爾馳奏,帝時方駐蹕察罕諾爾,聞之,震怒,即日至上都,命樞密副使博囉、司徒和爾果斯、參政阿哩等馳驛至大都,討為亂者。

帝疑廷臣多與謀,召典瑞少監王思廉至行殿,屏左右問之曰:“張易反,若知之乎?”對曰:“未詳也。帝曰:“反已反,何未祥也?”思廉徐奏曰:“僣號改元,謂之反;亡入他國,謂之叛;群聚山林,賊害民物,謂之亂。張易之事,臣實不能詳也。”帝曰:“朕自即位以來,如李璮之不臣,豈以我若漢高帝、趙太祖遽陟帝位者乎?”思廉曰:“陛下神聖天縱,前代之君不足比也。”帝嘆曰:“朕往者有問於竇默,其應如響,蓋心口不相違,故不思而得。朕今有問,汝能然乎?且張易所為,張文謙知之否?”思廉即對曰:“文謙不知。”帝曰:“何以知之?”對曰:“二人不相安,或知其不知也。”帝意稍釋。

庚辰,獲高和尚於高梁河。

辛巳,博囉等至都。

壬午,誅王著、高和尚於市,皆醢之,並殺張易。著臨刑,大呼曰:“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復以張易從著為亂,將傳首四方,張九思曰:“易應變不審則有之,坐以與謀則過矣,請免傳首。”從之。

戊子,以領北庭都護阿密實哈為御史大夫,行御史台事。

集賢直學士兼秘書少監建昌程文海陳五事:一曰取會江南仕籍,二曰通南北之選,三曰立考功歷,四曰置貪贓籍,五曰給江南官吏俸;朝廷多採行之。

夏,四月,丁酉,以和爾果斯以中書右丞相,降右丞相昂吉爾岱為留守,仍同簽樞密院事。皇太子謂和爾果斯曰:“阿哈瑪特已死,汝任中書,事有便國利民者,毋憚更張;或有阻撓,吾當力持之。”故是時庶務更新,省部用人,多所推薦。

戊戌,陳桂龍率其黨來降,詔流桂龍於邊地。

中書左丞耿仁等言:“諸王公主分地所設達嚕噶齊,例不遷調,百姓苦之。依常調,任滿,從本位下選代為宜。”從之。

乙己,以阿哈瑪特家奴呼圖達爾等久總兵權,命庫端等代之,仍隸大都留守司。

馳西山薪炭禁。

以阿哈瑪特之子、江淮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呼遜罪重於父,議究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