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二 起昭陽協洽十月,盡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宋紀十二 ∷起昭陽協洽十月,盡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太平興國八年遼統和元年。癸未,九八三年

冬,十月,帝以新譯經五卷示宰相,因曰:“凡為君臣者,治人利物,即是修行。梁武捨身為寺家奴,此真大惑!方外之說,亦有可觀,卿等試讀之。蓋存其教,非溺於釋氏也。”

乙未,遼南京留守休格,言諸節度使每歲貢獻,請如契丹官吏,止進鞍馬;從之。

丁酉,遼以吳王稍為上京留守,行臨潢尹事。

戊戌,改諸王名,俱進封有差。

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節度使兼侍中。

十一月,壬子朔,以參加政事宋琪、李昉並同平章事。帝謂曰:“世之治亂,在賞罰當否,賞罰當其功罪,即無不治,苟以為飾喜怒之具,即無不亂,與卿等戒之。”琪曰:“賞罰二柄,乃御世之銜勒,治天下者,苟賞罰至公,未有不致太平者。”昉初與盧多遜善,多遜屢譖昉,人或告之,昉不信。於是帝語及多遜事,昉力為解釋。帝因言:“多遜居常毀卿不直一錢。”昉始悟。帝由此益重之。

癸丑,遼應州獲宋諜,磔之。

甲寅,詔自今宰相班親王上,李昉、宋琪等固辭,帝不許,曰:“宰相任總百揆,藩邸之設,止奉朝請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謙損之道,卿勿多辭!”

高陽關獲遼偵騎,送至闕下,言遼於近寨築城。帝謂宰相曰:“此為自全之計耳。”又曰:“幽州四面平川,無險固可恃,難於控扼。異時收復燕薊,當於古北口諸隘,據其要害,不過三五處,屯兵設堡寨,自絕南牧矣。”宋琪對曰:“范陽前代屯兵之地,古北口及松亭關、野狐門三路並立堡障,至今石壘基堞尚存,將來止於此數處置戍可矣。”

己未,太一宮成,張齊賢等請用祀天之禮殺其半,又小損之。

丁卯,宴餞趙普於長春殿。帝賜普詩,普奉而泣曰:“陛下賜臣詩,當刻於石,與臣朽骨同葬泉下。”帝為之動容。明日,謂近臣曰:“趙普於國家有大勳勞。朕布素時與之游從,今齒髮衰矣,不欲煩以機務,擇善地俾之臥治,因詩什以導意。普感激且泣,聯亦為之墮淚。”宋琪對曰:“普昨至中書,執御詩感泣。今復聞宣諭,君臣始終之分,可謂兩全矣。”

長春之宴,樞密使王顯等侍側,見帝衣敝袴,數視之。帝笑謂曰:“朕未嘗御新衣,蓋念機杼之勞苦,欲示敦樸,為天下先也。”

壬申,以翰林學士李穆、呂蒙正、李至並參加政事,樞密直學士張齊賢、王沔並同僉署樞密院事。至,真定人;沔,齊州人也。穆等入對,帝謂曰:“今兩制之臣十餘,皆文學適用,操履方潔。穆居京府,尤號嚴肅,故加獎擢。”穆等再拜謝。帝又曰:“朕歷覽前書,大抵君臣之際,情通則道合,故事皆無隱,言必可用。朕厲精求治,卿等為朕股肱耳目,設有闕政,宜悉心言之。朕每行一事未當,久之尋繹,惟自咎責耳,固不以居尊自恃,使人不敢言也。”

庚辰,置侍讀官。帝性喜讀書,詔史館所修《太平總類》,日進三卷。宋琪等言:“日閱三卷,恐聖躬疲倦。”帝曰:“開卷有益,不為勞也。此書千卷,朕欲一年遍讀。”尋改名《太平御覽》。

遼太后及遼主祭乾陵。詔:“諭三京左右相以及錄事參軍等,當執公方,不得以阿順為事。諸縣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徵求,毋或畏徇,仍時加采聽以分殿最。民間有父母在而別籍異居者,聽鄰里覺察,坐之。有孝於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門。”

十二月,丁亥,淮海國王錢俶,三上表乞解兵馬大元帥、國王、尚書令、太師等官;詔罷元帥名,餘不許。

己亥,遼太后觀漁於玉盆灣;辛丑,觀漁於濬淵。

癸卯,滑州言河決已塞,群臣稱賀。未幾,河複決房村,帝曰:“近以河決韓村,發民治堤不成,安可重困吾民!當以諸軍代之。”乃發卒五萬,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其役。

帝謂宰相曰:“比聞有僧道還俗應舉者,場屋混淆。進士須通經義,遵周、孔之教;或止習浮淺文章,殊非務本之道。”甲辰,令諸州禁還俗僧道赴舉。進士免貼經,只試墨義二十道,皆以經中正文大義為問題。又增進士及諸科各試法書墨義十道,進士增試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