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三 起玄黓執徐九月,盡昭陽大荒落七月,凡十一月



戊子,知桂州余靖言:“交趾累移文乞會兵討賊,而朝廷久未報。觀其要約甚誠,縱未能滅賊,亦可使相離貳。”朝廷從其請。已而狄青奏:“李德政聲言將步兵五萬、騎一千赴援,此非情實;且假兵於外以除內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橫蹂二廣,力不能討,乃假蠻夷兵。蠻夷貪得忘義,因而啟亂,何以御之?願罷交趾兵勿用,且檄靖無通交趾使。”人鹹服青有遠略雲。

先是邇英閣講《尚書·無逸》。帝曰:“朕深知享國之君宜戒逸豫。”楊安國言:“舊有《無逸圖》,請列屏間。”帝曰:“朕不欲坐席背聖人之言,當別書置之左方。”因令丁度取《孝經》之《天子》、《孝治》、《聖治》、《廣要道》四章對為右圖,命王洙書《無逸》,知制誥蔡襄書《孝經》,又命翰林學士承旨王拱辰為二圖序,而襄書之。甲午,洙、襄皆以所書來上。

乙未,錄顏真卿後。

戊戌,遼以鄭王虛烈為北府宰相,以契丹行宮都部署耶律義先為特里袞,釋役徒限年者。

庚子,諫官韓絳因對而言曰:“天下柄不下移,事當簡出睿斷。”帝曰:“朕固不憚處分,所慮未中於理,故每欲先盡大臣之慮而後行之。”絳又言:“林獻可遣其子取書抵臣,多斥中外大臣過失。臣不敢不以聞。”帝曰:“朕不欲留中,恐開告訐之路。第持歸焚之。”

皇祐五年遼重熙二十二年

春,正月,壬寅朔,御大慶殿受朝。

乙巳,遼主如混同江。

丁未,詔廣南西路轉運使移文止交趾助兵,從狄青之請也。青合孫沔、余靖兵自桂州次賓州。先是張忠、蔣偕皆輕敵取死,軍聲大沮。青戒諸將:“無得妄與賊斗,聽吾所為。”陳曙恐青獨有功,乘青未至,輒以步卒八千犯賊,潰於昆關,其下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齊,兵所以敗。”己酉晨,會諸將堂上,揖曙起,並召用等三十二人,案所以敗亡狀,驅出軍門斬之,沔、靖相顧愕然。靖嘗迫曙出戰,因離席而拜曰:“曙失律,亦靖節制之罪。”青曰:“舍人文臣,軍旅非所任也。”諸將皆股慄。

詔:“廣南東、西、湖南、江西路新置轉運判官四員,蓋緣嶺表用兵,均漕輓之勞,非久制也;候在任滿三年,具逐人勞績取旨,罷不復置。”

辛亥,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右丞丁度卒。是日旬休,駕臨奠,贈吏部尚書,諡文簡。度性純質,左右無姬侍,常語諸子曰:“王旦為宰相十五年,卒之日,子猶布衣。汝曹宜自力,吾不復有請也。”

丙辰,以廣南用兵,罷上元張燈。

丁巳,會靈觀火。道士飲酒殿廬,既醉而火發。居宇神像悉焚,獨三聖御容得存,乃詔權奉安於景靈宮。諫官賈黯言:“天意所欲廢,當罷營繕,赦守衛罪,以示儆懼修省之意。”

狄青既戮陳曙,乃案軍不動,更令調十日糧,眾莫測。賊覘者還,以為軍未即進。翼日,遂進軍,青將前陣,孫沔將次陣,余靖將後陣,以一晝夜絕昆關。時值上元節,令大張燈燭,首夜宴將佐,次夜宴從軍官,三夜享軍校。首夜,樂飲徹曉。次夜二鼓,青忽稱疾,暫起入內;久之,又諭沔主席行酒,少服藥乃出,數勸勞坐客。至曉,各未敢退,忽有馳報者,雲“三鼓已奪昆關矣”。

初,賊諜知青宴樂,不為備。是夜,大風雨,青既度關,喜曰:“賊不知守此,無能為矣。彼謂夜半風雨,吾不敢來也。”遂出歸仁鋪為陣。戊午,賊悉其眾列三銳陣以拒官軍,執大盾、標槍,衣絳衣,望之如火。及戰,前軍稍卻,右將開封孫節死之。賊氣銳甚,沔等懼失色。青起,自執白旗麾蕃落騎兵,張左右翼,出賊後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右,賊眾不知所為,大敗走。儂智高復趨邕州。追奔五十里,捕斬二千二百級,其黨黃師宓、儂建中、智忠並偽官屬,死者五十七人,生禽五百餘人。智高夜縱火燒城遁,由合江入大理國。遲明,青按兵入城,獲金皇巨萬,雜畜數千,招復老壯七千二百嘗為賊所俘脅者,慰遣使歸。梟師宓等首於邕州城下,得屍五千三百四十一,築京觀城北隅。時有賊屍衣金龍衣,眾以為智高已死,欲具奏,青曰:“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