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八 起屠維大荒落八月,盡玄黓涒灘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丁亥,馳兩川礬禁。

十二月,癸丑,遼主至自慶陵。

太后聽政,遼主不親庶務,群臣表請,遼主不從。

甲寅,詔吏部銓:“選人父母年八十以上者,權注近官。”

是歲,遼封李德明子元昊為夏國公,以興平公主歸之。

明道元年遼重熙元年

春,正月,壬申朔,遼太后御正殿,受遼主與群臣朝。

乙亥,以知江陵府會稽杜衍為河北都轉運使。初,命衍守荊南,殿中侍御史郭勸言衍清直,當留中朝,不聽。會河北乏軍費,乃命衍往經度之,不增賦於民而用足。

丁丑,遼主如雪林。

癸巳,詔:“案舉官奏劾所部官吏而反為所訟者,自今無得受理。

二月,癸卯,監修國史呂夷簡上《三朝寶訓》三十卷。

庚戌,以知許州、定國節度使張士遜為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丁卯,以真宗順容李氏為宸妃。是日,宸妃薨。妃始生帝,皇太后即以為己子。帝即位逾十年,妃默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帝不自知妃所出也。疾革,乃進位,年四十六。

始,宮中未治喪,宰相呂夷簡朝奏事,因曰:“聞有宮嬪亡者。”太后矍然曰:“宰相亦預宮中事邪?”引帝偕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何與?”夷簡曰:“臣待罪宰相,內外事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我母子邪?”夷簡曰:“太后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則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喪皇儀殿,用一品禮殯洪福寺。又謂內侍羅崇勛曰:“宸妃當以後服殮,用水銀實棺。”有司希太后旨,言歲月未利。時有詔欲鑿宮城垣以出喪,夷簡遽求對,太后揣知其意,遣崇勛問之,夷簡言:“鑿垣非禮,喪宜自西華門出。”太后復遣崇勛曰:“豈意卿亦如此!”夷簡曰:“臣位宰相,理當廷爭。太后不許,臣終不退。”崇勛三反,太后猶不許。夷簡正色謂崇勛曰:“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崇勛懼,馳告,太后乃許之。

三月,壬申朔,遼命尚父、漆水郡王迪禮復為特里袞。

遼太后自攝政,即追封其曾祖為蘭陵王,父為齊王,諸弟皆王之,蕭氏奴為團練、防禦、觀察、節度使者至四十餘人。燕民無賴者多占名樂工,為蕭氏奴。

戊子,始行《天聖編敕》。

太常博士安丘明鎬,初為蘄州幕職,知州鄧餘慶貪暴不法,州事皆鎬持正之。薛奎領秦州、益州,皆辟鎬自隨。於是鎬罷益州同判,還朝,賜對,帝問輔臣以鎬所能者,奎曰:“鎬有文學,沈鷙能斷大事,願陛下亟用之。”己丑,命鎬權開封府推官,尋即真。

江、淮旱。戊戌,詔慮繫囚,流以下降一等,杖、笞釋之。

己亥,除婺、秀州丁身錢。

是春,遼主大蒐。太后慮遼主懷齊天皇后鞠育之恩,因其出蒐,遣人馳至上京弒後。後曰:“我實無辜,天下共知,待我浴而後就死,可乎?”使者退,比復至,則後已殂矣,時年五十。因殺其左右百餘人,以庶人禮葬。

夏,四月,戊午,知棣州王涉,坐冒請官地為職田,配廣南牢城。

六月,殿中侍御史冀人張存上疏言:“陛下嗣統以來,延納至言,罔有忌諱,函夏之人,共思讜直。自前秋詔罷百官轉對,去冬黜降御史曹修古等,昨又聞進士林獻可因奏封事遠竄嶺南,人心惶惑,中外莫測。臣恐自今忠直之言,與理亂安危之幾,蔽而不達。”因歷引周昌、朱雲、辛慶忌、辛毗事以廣帝意。

秋,七月,乙酉,參知政事王曙罷為資政殿學士,知陝州,以疾自請也。

辛卯,以門下省為諫院,徙舊省於右掖門之西。先朝雖除諫官而未嘗置院,及陳執中為諫官,屢請之,置諫院自此始。

遼主獵於平地松林。

八月,辛丑,以三司使、兵部侍郎晏殊為樞密副使。丙午,以晏殊參知政事。

遼主駐刺河源。是日,皇子洪基生。

甲寅,以楊崇勛為樞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