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二 起旃蒙單閼正月,盡柔兆執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九月,己酉,注輦國遣使來貢。注輦前古不通中國,其使者舟行涉千一百五十日乃達廣州,約其道路,蓋四十一萬一千四百里。帝待其使者加厚。

庚戌,以工部郎中、知鄧州陳堯咨守本官,知制誥。堯咨性剛戾,數被挫辱,忽忽無聊。帝聞之,以問其兄堯叟,堯叟曰:“堯咨不知上恩保佑,自謂遭讒以至此。望取元犯事尤重者切責之,使知悔懼。”遂詔堯咨曰:“卿知永興日,所為乖當,非獨用刑慘酷也。如擅置武庫,建視草堂,開三門,築甬道,出入列禁兵自衛,此豈人臣所宜?眾論甚喧,不但樂黃目奏也。朕念堯叟朝夕近侍,未欲窮究,姑示薄責,鏇加甄敘。卿不內省,但曰為人所傾。自今宜體國恩,改過遷善;不然,當以前後事狀盡付有司。”堯咨乃惶恐稱謝。

嘉勒斯賚始立文法,聚眾數十萬,表請伐夏州以自效。帝以戎人多詐,或生它變,命周文質監涇原軍、曹瑋知秦州以備之。

甲寅,遼師攻高麗之通州,高麗將鄭神勇引兵繞遼師陣後,擊殺七百餘人,神勇戰死。遼師進攻寧州,不克而退。高麗將高積餘追之,敗死;遼師遂取定遠、興化二鎮,城之。

丁卯,遼主與伊勒希巴兵部尚書蕭榮寧定為交契,以重君臣之好。丙子,以旗鼓蘇拉詳袞題哩古為六部奚王。

冬,十月,丙戌,以右諫議大夫慎從吉為給事中,權知開封府。帝召戒從吉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緩則滯,惟須酌中。有請屬,一切拒之。”又曰:“府吏多與豪右協謀造弊,所宜深察。”及從吉領府事,謗者甚多,帝以問輔臣,丁謂曰:“從吉好言人過,故積眾怨。”帝曰:“當官宜守常道,或強為善以取名,則毀讟必隨至矣。”

辛卯,以翰林學士晁迥權吏部流內銓,知制誥盛度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迥以父名佺為辭,遂命與度兩換其任。度,杭州人也。

時翰林學士王曾亦領銀台司,宰相議令迥代曾。帝曰:“聯聞外議,謂曾嘗封駁詔敕,自是中書銜之,多沮曾所奏。今若罷去,是符外議。”旦曰:“臣等本無忌曾之意,今茲宣諭,為宰相避謗,請迥與度相易,曾如舊。”帝可之。旦因言:“降敕或差誤有害,勘會失實,臣等省視不至,頒下四方,誠為不當。封駁司官苟能詳覽改正,乃助臣等不逮,必無責之之理。”帝然之。

乙巳,王飲若上《聖祖事跡》十二卷,帝制序,賜名《先天記》。飲若又續成三十二卷,上之。

遼主自八月射鹿至於九月,復自癸丑至於辛酉連獵於諸山。遼主善射多力,嘗遇二虎方逸,策馬馳之,發矢連殪二虎。又嘗一矢貫三鹿,時南京方試舉人,以《一箭貫三鹿》為賦題。駙馬劉三嘏獻《射二虎頌》,遼主嘉其贍麗。三嘏,慎行子也。

十一月,庚申,遼主命汰東京僧,又命上京、中京及諸宮選精兵五萬五千人以備東征。

工部侍郎种放卒。帝親制文,遣內侍致祭,護喪歸葬終南,贈工部尚書。先是有譏放循默者,帝聞之,謂輔臣曰:“放為朕言事甚眾,但外延不知耳。”因出所上時議十三篇。放將卒,忽取前後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諸生會飲於次,酒數行而卒。

癸酉,高麗與東女真來貢。

十二月,戊寅,皇子行加冠禮。

辛卯,以皇子慶國公受益為忠正軍節度使兼侍中,封壽春郡王。

甲辰,命樞密使、同平章事王欽若都大提舉抄寫校勘館閣書籍,翰林學士陳彭年副焉,鑄印給之。初,榮王宮火,燔崇文院、祕閣、所存無幾;既別建外院,重寫書籍,故有是命。

是月,遼主自海徼如顯州。

大中祥符九年遼開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春,正月,丁未,遼主北還。

庚戌,遼耶律世良、蕭庫哩與高麗戰於郭州西,破之,斬首萬餘級,盡獲其輜重。乙卯,師次南海軍,世良卒于軍。

丙辰,置會靈觀使,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之。

以馬軍副都指揮使張旻為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先是旻被旨選兵,下令太峻,兵懼,謀欲為變。有密以聞者,帝召二府議之,王旦曰:“若罪旻,則自今帥臣何以御眾?急捕謀者,則震驚都邑,此尤不可。”帝曰:“然則奈何?”旦曰:“陛下數欲任旻以樞密,臣未敢奉詔;今若擢用,使解兵柄,反側者自安矣。”帝從其言,軍果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