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


是時,黑水國亦從其約,差大將白聖將,率部兵三萬,從祁州來會。卻說使臣回奏穆王:“二國各許相助,軍馬已望祁州進發。”穆王聞奏大喜曰:“此行定可成功。”便問天張:“誰可再部兵前往?”天張曰:“三太子文武雙全,可押兵相濟。”穆王允奏,遂令三太子統羌落四萬起行。太子領命,率眾離西番,迤儷望雄州而進。但見:
紅旗開處番兵盛,畫角鳴時部落齊。
是時、殷元帥每遣邏騎隨路哨探,回報:“三太子兵馬已到,於正西安下大寨,請元帥前往計議。”殷奇聞報,即詣西營。拜見畢,三太子問其交兵如何。奇曰:“兩下征戰,互有勝負。正待太子兵到,再議擒斬宋人之策。”太子曰:“森羅、黑水二國,已各出兵,從祁山來會。候其來齊,便可決戰,務必勝敵。”道未罷,人報二國兵馬已到西關下寨。太子即遣人齎羊酒,前詣軍中賞勞,並令其先出兵以襲雄城。差人送禮物來見二國主帥,道知三太子之命。孟辛受下禮物,分付來人:“拜上太子,明日請看我等出兵,先破宋軍,而後取城。”差人領諾回復不題。
哨馬報人城中,宗保聽得森羅、黑水二國動兵,問帳下:“誰敢當此軍馬?”呼延顯進曰:“小將願往。”宗保曰:“敵人勢大,須著張達助之。”張達領命。宗保即撥兵二萬與之。呼延顯退出,與張達議曰:“森羅之眾利銳,當何以戰之?”張達曰:“未知蠻兵虛實,來日見陣,當作三路而進。”顯然其議。
次早,呼延顯以葉武在左,張達在中,自居其中,三路兵一齊出城。但見皂羅旗下,蠻兵漫山塞野而來。主帥孟辛手執鐵錘,腰帶雙刀,高坐於馬上,呼延顯揚聲謂曰:“西番背逆之寇,旦夕不保,汝何故出兵應之?”孟辛怒曰:“宋人殺吾弟金龍太子,今日特來報仇也。”葉武大怒,綽刀縱馬,直搗西陣。盂辛舞錘迎敵。兩下吶喊。二人戰上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忽右營一聲鼓響,白聖將率所部從中攻入,將宋兵沖斷,分作兩截。葉武力戰孟辛不下,百花公主舉雙刀夾擊,葉武部眾披靡。右邊張達奮勇掄槍救護,卻被百花公主放起流星銹,打中張達胸肛,一命須臾。番兵競進,萬弩齊發。宋軍大敗,死者不計其數。呼延顯身松體便,回馬急走。孟辛等乘勢追擊,直至城壕而止。有詩為證:
番將猙獰馬更雄,勤王效力戰酣中。
垓前已喪斯須命,冤恥於今翳草蓬。
哨馬報入殷元帥軍中,道知森羅、黑水二國所部,大勝宋兵一陣,斬其戰將二員。殷奇大喜,與三太子議曰:“宋人既敗入城,主帥必激怒,再來交鋒。久聞楊宗保將門之子,武藝精通,若只與鬥武,難決勝負,當用奇兵勝之,則一戰而可成功。”三太子曰:“公有何策破之?”奇曰:“昨觀地勢,此處十五里外,有座大山,名曰金山籠,只有一條小路可入,兩邊儘是高山。若先著重兵埋伏於此,引得敵兵進籠中,絕其歸路,緊緊困之,不消數十日,使宋人盡為餓鬼,而雄州唾手可得也。”三太子曰:“此計雖妙,只恐南人參透不追。”奇曰:“宋人未知虛實,可將營寨移於金山腳下。”分遣已定,殷奇等撤圍而去不題。
卻說呼延顯回見宗保,道知戰敗,大將張達、葉武戰死。宗保大怒曰:“不戮此蠻類,何面目見天子?”遂下令各將出兵,欲與西番決戰。鄧文進曰:“適報番兵撤圍,移屯金山腳下駐紮,莫非有計?元帥只宜堅守,從長計議,或可勝敵,勿激一時之怒,而忘遠慮耳。”宗保曰:“彼今惟恃一勇之力,有甚見識?諸君但看吾破之。”鄧文不敢再言。次日平明,宗保分付呼延顯見頭陣;劉青次陣;鄧文在後,以防孟辛之眾;丘謙守城。分撥已定,自率輕騎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