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第四十三回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正值真宗設朝,文武皆集。近臣奏知:“已捉得王欽回朝。”帝令軍校拿進殿前,面斥之曰:“逆賊屢在朕前獻讒,寡人優容過多。今若放汝走往他國,又將生患矣。”王欽低頭無語,只乞早就刑戮。帝曰:“怕汝奸賊不死耶?”因問八工:“當何以處之?”八王曰:“陛下可設大宴,會集外國使臣,皆得預席。將此賊碎剮凌遲,以助筵前一觀,庶使後人知懼。”帝允奏,遂下命,著司官排列筵宴齊備,徵召外國諸臣,兩邊依次坐飲。行刑軍校將王欽綁縛於樁上,慢慢割下其肉。席中觀者,無不凜然。後人有詩斷曰:

作惡年深禍亦深,試看今日戮王欽。
蒼天報應無私眼,不便登行競被擒。

王欽受苦難禁,不消數十刀,氣已絕矣。帝令拋其屍骸於野,以彰奸臣。因謂八王曰:“王欽往者所言,本有欺罔之意,而朕不覺何也?”八王曰:“大詐似忠,以致陛下不覺。今日王欽受刑,朝野皆為之歡慶矣。”帝然之。
忽報大將呼延贊夜中風症而卒。帝聞報,不勝哀悼,乃曰:“贊自入本朝,勤勞王事,未嘗一日自安,真為社稷臣也。”因令敕葬,謚贈忠國公。後人有詩讚曰:

憤仇已雪出河東,為國勤勞建大功。
不意將星中夜落,令人千古恨難窮。

天禧元年二月,真宗以平定北番將士,未及旌封,特與八工商議。八王奏曰:“賞功懷遠,帝王盛德之事。今囚方寧息,天下一統,使得謀臣勇將鎮守,誠為社稷長計矣。”帝曰:“往者獻俘闕下,朕猶未發遣,蕭後太子、臣僚,當何以處之?”八王曰:“前幽州班師之際,寇學士等會議,欲留兵以鎮守,臣以為不便,未敢擅行。今遼人已服,陛下正當興滅國,繼絕世,放他還大遼,仍自鎮守,遞年只取其進貢,則邊境自安,唐虞之治不過如是。”
真宗大悅曰:“非卿所論,朕不能及此。”遂下敕,赦蕭後二太子並所捉臣僚,俱令還國。敕旨既下,番臣大悅,詣闕稽首謝恩。真宗又賜北番太子金織蟒衣各一襲,賞賚甚厚。太子拜受命,即日率臣僚徑回幽州。不題。
翌日,真宗親擬封旨,宣六使進殿面諭之曰:“卿父子,破南天陣,已建大功,朕未及升擢:今又有平定北番之績,當旌封典,以報汝勞。”六使頓首曰:“破陣平北之功,上賴陛下之福,下則軍上齊心,臣區區微勞,何敢受賜?”帝曰:“卿不必過謙,朕自有定議。”六使拜命而出。
是日,封旨敕下:

授楊六使為代州節度使,兼南北都招討;
楊宗保為階州節反使,兼京城內外都巡撫;
楊延朗以取幽州功,授泰州鎮撫節度副使;
岳勝授薊州團練使;
孟良授瀛州團練使;
焦贊授莫州團練使;
陳林正授檀州都監;
柴敢正授順州都監;
劉超正授新州都監;
管伯正授媯州都監;
關鈞正授雷州都監;
王琪正授武州都監;
孟得正授雲州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