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孔元

孔元,字彥亨,真定人,驍勇有智略。歲丁酉,棄家從軍,隸丞相史天澤麾下。戊戌,從取焦湖,圍壽春,先登,拔其西堡。己亥,從征安豐,力戰卻敵。己酉,從圍泗州,拔之。辛亥,從攻五堂山寨,俘其眾以歸。戊午,從攻樊城,親王塔察兒命取樊西堡,元率死士挺槍大呼,擊殺數百人,斬首十九級以獻。中統元年,扈駕北征。二年,宣授管軍總把。至元十一年,從伐宋,為前鋒,所向克捷。十四年,進武略將軍、管軍千戶。明年,還軍北征,進武義將軍、侍衛親軍千戶,賜佩金符。又明年,國兵討叛王失里木等,從行院別乞里迷失追其眾至兀速洋而還。分軍之半,扼其要害地,餘眾遂潰,獲輜重牛馬。帝大悅,賞賚甚厚,加宣武將軍、右衛親軍總管。十九年,以疾卒。

子鷹揚襲,授昭信校尉、右衛親軍弩軍千戶,仍佩金符。至大元年,以疾卒。子成祖襲,延祐二年,卒。子那海襲。

朱國寶

朱國寶,其先徐州人,後徙寶坻。父存器,歷官至修內司使。嘗夜行盧溝橋,獲金一囊,坐而待其主以付之,其人請中分,存器笑而遣之。憲宗將攻宋,募兵習水戰,國寶以職官子從軍,隸水軍萬戶解誠麾下。己未,世祖以兵攻鄂,國寶攝千戶,率銳卒於中流與宋師鏖戰,凡十七戰,諸軍畢濟。中統二年,授千戶,佩銀符。三年,圍李璮於濟南,佩金符,鎮戍東海。從征襄陽,攝四翼鎮撫,督造戰艦,築萬山堡。至元十一年,拔沙洋,隳新城,皆與有力焉。初,師次江上,國寶請於丞相伯顏,願當前鋒,既而奪船二十艘以獻,伯顏壯之。宋據上流,方舟數百,結為堡柵,伯顏指示曰:“復能奪取是乎?”國寶即奮往破柵。既渡江,下鄂、漢。十二年,進兵臨岳州,與宋兵戰於岳之桃花灘,獲其將高世傑,進昭信校尉、管軍總管。既降湖右,加宣武將軍,統蒙古諸軍,鎮常德府,知安撫司事。時宋諸郡邑多堅守不下,國寶傳檄招諭,逾月悉平,惟辰、沅、靖、鎮遠未下。宋將李信、李髮結武岡洞蠻,分據扼寨,國寶擊敗之,其眾退保飛山、新城。思、播蠻來援,國寶復與戰,破之,擒張星、沈舉等三百餘人。進攻新城,獲信、發等,獻俘江陵。行省奏功,賜金虎符。十四年,會諸道兵攻廣西靜江,拔之,進秩管軍萬戶,鎮守梧州,領安撫司事。

十五年,加懷遠大將軍。初,宋臨安之破也,張世傑挾二王由閩蹈海,眾復滋蔓。時南恩、新州何華、張翼,舉兵興復,軍勢甚盛。國寶選精銳,擊殺華、翼,擒其黨二人,斬首萬餘級,俘五百餘人、船七百艘,奪其兵器無算,降其將十餘、軍士二百、民三萬餘戶。十六年,遷定遠大將軍、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蜑賊連結鬱林、廉州諸洞,恣行剽掠,國寶悉平之,磔屍高化,以懲反側。任龍光等率所部五千戶降。移瓊州,立官程,更弊政,訓兵息民,具有條制。南寧謝有奎負固不服,國寶開示信義,有奎感悟,以其屬來歸。於是黎民降者三千戶,蠻洞降者三十所。十八年,破臨高蠻寇五百人,招降居亥、番亳、銅鼓、博吐、桐油等十九洞,遣部將韓旺率兵略大黎、密塘、橫山,誅首惡李實,火其巢,生致大鐘、小鍾諸部長十有八人,加鎮國上將軍、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供給占城軍餉,事集而民不擾。二十三年,遷廣南西道宣慰使。二十四年,入覲,帝慰勞之。二十五年,進輔國上將軍、都元帥、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以軍事至贛州,得疾,卒於傳舍,年五十九。

子斌,襲職,累官加賜金虎符、海北海南宣慰使都元帥。贇,上副萬戶,佩金虎符,鎮福州。次鼎;次鉉。

張立

張立,泰安長清人。初隸嚴實麾下,略江淮有功,署為百戶。歲戊午,憲宗征蜀,征諸道兵,立從行。次大獲山,宋人阻山為城,帶江為池,恃以自固,立統銳卒,攻陷外堡,奪戰船百餘艘。復從攻釣魚山,有功,賜金帛。中統初,從世祖北征,還,授管軍總把,賜銀符,進侍衛軍鎮撫,換金符,改侍衛軍千戶。尋遷左衛親軍副都指揮使,賜金虎符。十四年春,率步卒千人轉粟赴和林,道出應昌。會酋帥畔換謀不軌,以射士三千踵其後,欲乘間奪其資糧。立覺其有異,急命環車為柵以備之。賊眾已合,矢如雨下。初,立之發上都也,每車載二板,以備不虞。至是,建板於車,矢不能入,騎卒稍前,即以戈撞之,強弩繼發,賊不得近。相持連日,乃解去。是歲,增置前後衛兵,進明威將軍、後衛親軍都指揮使,賜雙珠虎符,加昭勇大將軍,以老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