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



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歲祀岳鎮海瀆之制。正月東嶽、鎮、海瀆,土王日祀泰山於泰安州,沂山於益都府界,立春日祀東海於萊州界,大淮於唐州界。三月南嶽、鎮、海瀆,立夏日遙祭衡山,土王日遙祭會稽山,皆於河南府界,立夏日遙祭南海、大江於萊州界。六月中嶽、鎮,土王日祀嵩山於河南府界,霍山於平陽府界。七月西嶽、鎮、海瀆,土王日祀華山於華州界,吳山於隴縣界,立秋日遙祭西海、大河於河中府界。十月北嶽、鎮、海瀆,土王日祀恆山於曲陽縣界,醫巫閭於遼陽廣寧路界,立冬日遙祭北海於登州界,濟瀆於濟源縣。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既有江南,乃罷遙祭。

風雨雷師

風、雨、雷師之祀,自至元七年十二月,大司農請於立春後丑日,祭風師於東北郊;立夏後申日,祭雷、雨師於西南郊。仁宗延祐五年,乃即二郊定立壇壝之制,其儀注闕。

武成王

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每歲春秋仲月上戊,以羊一、豕一、犧尊、象尊、籩、豆、俎、爵,樞密院遣官,行三獻禮。

古帝王廟

堯帝廟在平陽。舜帝廟,河東、山東濟南歷山、濮州、湖南道州皆有之。禹廟在河中龍門。至元元年七月,龍門禹廟成,命侍臣持香致敬,有祝文。十二年二月,立伏羲、女媧、舜、湯等廟於河中解州、洪洞、趙城。十五年四月,修會川縣盤古王祠,祀之。二十四年閏二月,敕春秋二仲丙日,祀帝堯廟。致和元年,禮部移太常送博士議,舜、禹之廟合依堯祠故事,每歲春秋仲月上旬卜日,有司蠲潔致祭,官給祭物。至順元年三月,從太常奉禮郎薛元德言,彰德路湯陰縣北故羑里城周文王祠,命有司奉祀如故事。

周公廟

周公廟在鳳翔府岐山之陽。天曆二年六月,以岐陽廟為岐陽書院,設學官,春秋釋奠周文憲王如孔子廟儀。凡有司致祭先代聖君名臣,皆有牲無樂。

名山大川忠臣義士之祠

凡名山大川、忠臣義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處,皆有廟。皇慶以來,歲遣使齎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祝文云:“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於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功臣祠

功臣之祠,惟故淮安忠武王立廟於杭,春秋二仲月次戊,祀以少牢,用籩豆簠簋,行酌獻禮。若魏國文正公許衡廟在大名,順德忠獻王哈剌哈孫廟在順德、武昌者,皆歲時致祭。自古帝王而下,祭器不用籩豆簠簋,儀非酌奠者,有司便服行禮,三上香奠酒而已。

大臣家廟

大臣家廟,惟至治初右丞相拜住得立五廟,同堂異室,而牲器儀式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