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秋七月壬辰朔,出搠思監為遼陽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丁酉,太白犯上將。庚子,詔以察罕腦兒宣慰司之地屬資正院,有司毋得差占。察罕腦兒之地,在世祖時隸忙哥歹太子四千戶,今從皇后奇氏請,故以屬之資正院。甲辰,太白犯右執法。戊申,命國王囊加歹、中書平章政事佛家奴、也先不花、知樞密院事黑驢等,統領探馬赤軍進征遼陽。己酉,太白犯左執法。丙辰,趙君用既殺毛貴,其黨續繼祖自遼陽入益都,殺君用,遂與其所部自相仇敵。是月,霸州及介休、靈石縣蝗。

八月辛酉朔,倪文俊餘黨陷歸州。戊寅,察罕帖木兒督諸將閻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賽因赤、答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孫翥等攻破汴梁城,劉福通奉其偽主遁,退據安豐。己卯,蝗自河北飛渡汴梁,食田禾一空。詔以察罕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御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仍賜御衣、七寶腰帶,以旌其功。是月,大同路蝗,襄垣縣螟蝝。九月癸巳,以中書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乙巳,以湖南、北,江東、西四道廉訪司所治之地皆陷,詔任其所便之地置司。丙午,夜,白虹貫天。丁未,禁軍人不得私殺牛馬。甲寅,太白犯天江。是月,大明兵取衢州路。詔遣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戶部尚書曹履亨,以御酒、龍衣賜張士誠,征海運糧。

冬十月庚申朔,詔京師十一門皆築瓮城,造吊橋。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壬申,太白犯斗宿。辛巳,流星大如桃。

十一月癸卯,大明兵取處州路。戊申,陳友諒兵陷杉關。

十二月戊辰,太白犯壘壁陣。是月,知樞密院事兀良哈台領太不花軍,其所部方脫脫與弟方伯帖木兒時保遼州,兀良哈台同唐琰、高脫因等屯孟州,與察罕帖木兒部將八不沙等交兵。已而兀良哈台獨引達達軍還京師,方脫脫等乃從孛羅帖木兒。皇太子憾太平忤己,以中書左丞成遵、參知政事趙中皆太平所用,使監察御史誣成遵、趙中以贓罪,杖殺之。是歲以後,因上都宮闕盡廢,大駕不復時巡。陳友諒以江州為都,迎偽主徐壽輝居之,自稱漢王。

二十年春正月己丑朔,察罕帖木兒請以鞏縣改立軍州萬戶府,招民屯種,從之。御史大夫老的沙、御史中丞咬住奏:“今後各處從宜行事官員,毋得陰挾私仇,明為舉索,輒將風憲官吏擅自遷除,侵擾行事,沮壞台綱。”從之。己亥,太陰犯井宿。癸卯,大寧路陷。壬子,以危素為參知政事。乙卯,會試舉人,知貢舉平章政事八都麻失里、同知貢舉翰林學士承旨李好文、禮部尚書許從宗、考試官國子祭酒張翥、同考官太常博士傅亨等奏:“舊例,各處鄉試舉人,三年一次,取三百名,會試取一百名。今歲鄉試所取,比前數少,止有八十八名,會試三分內取一分,合取三十名,如於三十名外,添取五名為宜。”從之。丙辰,五色雲見移時。

二月戊午朔,左丞相太平罷為太保,守上都。

三月戊子朔,田豐陷保定路。彗星見東方。甲午,廷試進士三十五人,賜買住、魏元禮進士及第,其餘出身有差。乙巳,冀寧路陷。壬子,以搠思監為中書右丞相。

夏四月庚申,命大司農司都事樂元臣招諭田豐,至其軍,為豐所害。丁卯,太陰犯明堂。辛未,僉行樞密院事張居敬復興中州。癸酉,太陰犯東鹹。

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雨雹。陳友諒殺其偽主徐壽輝於太平路,遂稱皇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已而回駐於江州。乙未,陳友諒遣羅忠顯陷辰州。己亥,以絆住馬為中書平章政事。壬寅,太陰犯建星。是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一萬石至京師。閏月己未,以太尉也先帖木兒知經筵事,以甘肅行省左丞相阿吉剌為太尉。乙亥,流星大如桃。六月己丑,命孛羅帖木兒部將方脫脫守御嵐、興、保德州等處。詔:“今後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部將,毋得互相越境,侵犯所守信地,因而仇殺,方脫脫不得出嵐、興州境界,察罕帖木兒亦不得侵其地。”癸巳,太白犯井宿。戊戌,太陰犯建星。是月,大明兵取信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