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翼性恭儉,與物無競,常以滿盈自戒,胡能以功名終。

子璽,官至上大將軍、軍司馬、黎陽郡公。璽弟詮,上儀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詮弟讓,儀同三司。

尉遲迥之舉兵也,河西公李賢弟穆為并州總管,亦執迥子送之。

李穆,字顯慶,少明敏,有度量。太祖入關,便給事左右,深被親遇。穆亦小心謹肅,未嘗懈怠,太祖嘉之,遂處以腹心之任,出入臥內,當時莫與為比。及侯莫陳悅害賀拔岳,太祖自夏州赴難,而悅黨史歸據原州,猶為悅守。太祖令侯莫陳崇輕騎襲之。穆先在城中,與兄賢、遠等據城門應崇,遂擒歸。以功授都督。從迎魏孝武,封永平縣子,邑三百戶。擒竇泰,復弘農,並有戰功。沙苑之捷,穆又言於太祖曰:"高歡今日已喪膽矣,請速逐之,則歡可擒也。"太祖不聽。論前後功,進爵為公。

河橋之戰,太祖所乘馬中流矢驚逸,太祖墜於地,軍中大擾。敵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抶太祖,因大罵曰:"爾曹主何在?爾獨住此!"敵人不疑是貴人也,遂舍之而過。穆以馬授太祖,遂得俱免。是日微穆,太祖已不濟矣。自是恩盼更隆。擢授武衛將軍,加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安武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戶。前後賞賜,不可勝計。久之,太祖美其志節,乃嘆曰:"人之所貴,唯身命耳,李穆遂能輕身命之重,濟孤於難。雖復加之以爵位,賞之以玉帛,未足為報也。"乃特賜鐵券,恕以十死。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初,穆授太祖以驄馬,其後中廄有此色馬者,悉以賜之。又賜穆世子惇安樂郡公,姊一人為郡君,余姊妹並為縣君,兄弟子侄及緦麻以上親並舅氏,皆沾厚賜。其見褒崇如此。

從解玉壁圍,拜安定國中尉。尋授同州刺史,入為太僕卿。征江陵功,封一子長城縣侯,邑千戶。尋進位大將軍,賜姓拓拔氏。俄除原州刺史,又以賢子為平高郡守,遠子為平高縣令,並加鼓吹。穆自以叔侄一家三人,皆牧宰鄉里,恩遇過隆,固辭不拜。太祖不許。後轉雍州刺史,入為小冢宰。孝閔帝踐阼,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戶,又別封一子為縣伯。穆請回封賢子孝軌,許之。

及遠子植謀害晉公護,植誅死,穆亦坐除名。時植弟基任淅州刺史,例合從坐。穆頻詣護,請以子惇、怡等代基死,辭理酸切,聞者莫不動容。護矜之,遂特免基死。

世宗即位,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武成二年,拜少保。保定二年,進位大將軍。三年,從隨公楊忠東伐。還,拜小司徒,遷柱國大將軍,別封一子郡公,邑二千戶。五年,遷大司空。天和二年,進封申國公,邑五千戶,舊爵回授一子。建德元年,遷太保。尋出為原州總管。四年,高祖東征,令穆率兵三萬,別攻軹關及河北諸縣,並破之。後以帝疾班師,棄而不守。六年,進位上柱國,除并州總管。時東夏再平,人情尚擾,穆鎮之以靜,百姓懷之。大象元年,遷大左輔,總管如舊。二年,加太傅,仍總管。

及尉遲迥舉兵,穆子榮欲應之。穆弗聽曰:"周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時若此,吾豈能違天。乃遣使謁隋文帝,並上十三環金帶,蓋天子之服也,以微申其意。時迥子誼為朔州刺史,亦執送京師。迥令其所署行台韓長業攻陷潞州,執刺史趙威,署城民郭子勝為刺史。穆遣兵討之,獲子勝。隋文帝嘉之,以穆勞效同破鄴城第一勛,加三轉,聽分授其二子榮、才及兄賢子孝軌。榮及才並儀同大將軍,孝軌進開府儀同大將軍。又別封子雄為密國公,邑三千戶。

穆長子惇,字士宇。大統四年,以穆功賜爵安平縣侯,尋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進爵為公。太祖令功臣世子並與略陽公游處,惇於時輩之中,特被引接。每有遐方服玩,異域珍奇,無不班錫。俄授小武伯,進爵安樂郡公。天和三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鳳州刺史。卒於位。贈大將軍、原靈豳三州刺史。

史臣曰:竇熾儀表魁梧,器識雄遠。入參朝政,則嘉謀以陳;出總蕃條,則惠政斯洽。竇毅忠肅奉上,溫恭接下,茂實彰於本朝,義聲揚於殊俗。並以國華民望,論道當官,榮映一時,慶流來葉。及熾遲疑勸進,有送故之心,雖王公恨恨,何以加此。語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效忠之跡或殊,處臣之理斯一,榷言指要,其維致命乎。是以典午擅朝,葛公休為之投袂;新都篡盜,翟仲文所以稱兵。及東郡誅夷,竟速漢朝之禍;淮南覆敗,無救魏室之亡。而烈士貞臣,赴蹈不已,豈忠義所感,視死如歸者歟。於、李之送往事居,有曲於此。翼既功臣之子,地即姻親;穆乃早著勛庸,深寄肺腑。併兼文武之任,荷累世之恩,理宜與存與亡,同休同戚。加以受捍城之託,總戎馬之權,勢力足以勤王,智慧型足以衛難。乃宴安寵祿,曾無釋位之心;報使獻誠,但務隨時之義。弘名節以高貴,豈所望於二公。若舍彼天時,征諸人事,顯慶起晉陽之甲,文若發幽薊之兵,葉契岷峨,約從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則成敗之數,未可量也。

《周書》 唐·令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