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



整以國難未寧,常願舉宗效力。遂率鄉親二千餘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於撫馭,躬同豐約,是以人眾並忘羈旅,盡其力用。遷使持節、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太祖常從容謂整曰:"卿遠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來,可謂積善餘慶,世濟其美者也。"整遠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太祖稱之去。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太祖又謂整曰:"卿勛同婁、項,義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賜姓宇文氏,並賜名整焉。宗人二百餘戶,並列屬籍。

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陽縣公,增邑一千戶。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治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遂令整權鎮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民中,賦役參集,勞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固之遷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拜御正中大夫,出為中華郡守,轉同州司會,遷始州刺史。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天和六年,進位大將軍,增邑通前二千一百戶。

晉公護之初執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迕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鹹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建德二年卒,時年六十一。贈本官,加鄜宜豳鹽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謚曰襄。子熙嗣。

熙字長熙。性方雅,有度量,雖在私室,容止儼然。非一時賢俊,未嘗與之游處。善騎射,解音律,涉群書,尤明《三禮》。累遷居職任,並有能名。大象中,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

整弟休,幼聰敏,有文武材。起家太學生。後與整同起兵逐張保,授都督。累遷大都督、樂安郡守。入為中外府樂曹參軍。時諸功臣多為本州刺史,晉公護謂整曰:"以公勛望,應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無容遠出。然公門之內,須有衣錦之榮。"乃以休為敦煌郡守。在郡十餘年,甚有政績。進位儀同三司,遷合州刺史。尋卒官。

司馬裔,字遵胤,河內溫人也,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後。曾祖楚之,屬宋武帝誅晉氏戚屬,避難歸魏。位至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州刺史,封琅邪王。裔少孤,有志操,州郡辟召,並不應命。起家司徒府參軍事。後以軍功,授中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及魏孝武西遷,裔時在鄴,潛歸鄉里,志在立功。

大統三年,大軍復弘農,乃於溫城起義,遣使送款。與東魏將高永洛、王陵等晝夜交戰。眾寡不敵,義徒死傷過半。及大軍東征,裔率所部從戰河橋,又別攻懷縣,獲其將吳輔叔。自此頻與東魏交戰,每有克獲。六年,授河內郡守。尋加持節、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八年,率其義眾入朝。太祖嘉之,特蒙賞勞。頃之,河內有四千餘家歸附,並裔之鄉舊,乃授前將軍、太中大夫,領河內郡守,令安集流民。十三年,攻拔東魏平齊、柳泉、蓼塢三城,獲其鎮將李熙之。加授都督。

十五年,太祖令山東立義諸將等能率眾入關者,並加重賞。裔領戶千室先至,太祖欲以封裔。裔固辭曰:"立義之士,辭鄉里,捐親戚,遠歸皇化者,皆是誠心內發,豈裔能率之乎。令以封裔,便是賣義士以求榮,非所願也。"太祖善而從之。授帥都督,拜其妻元為襄城郡公主。十六年,大軍東伐,裔請為前鋒。遂入建州,破東魏將劉雅興,拔其五城。

魏廢帝元年,征裔,令以本兵鎮漢中。除白馬城主,帶華陽郡守,加授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二年,轉鎮宋熙郡。尋率所部兵從尉遲迥伐蜀,與叱羅協破叛兵趙雄傑於槐林,平鄧朏於梓潼。以功賜爵龍門縣子,行蒲州刺史。尋行新城郡事。魏恭帝元年,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本郡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