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時太祖在弘農,雄至上謁。太祖嘉之,封武陽縣侯,邑八百戶。遣雄還鄉里,更圖進取。雄乃招集義眾,進逼洛州。東魏洛州刺史元湛委州奔河陽,其長史孟彥舉城款附。俄而領軍獨孤信大軍繼至,雄遂從信入洛陽。時東魏將侯景等圍蓼塢,雄擊走之。又從太祖戰於河橋。軍還,仍鎮洛西。拜假平東將軍、東郡守,遷北中郎將。邙山之役,太祖命雄率眾邀齊神武於隘道。神武怒,命三軍併力取雄。雄突圍得免。除東徐州刺史。太祖以雄劬勞積年,乃征入朝,屢加賞勞。復遣還州。

東魏東雍州刺史郭叔略與雄接境,頗為邊患。雄密圖之,乃輕將十騎,夜入其境,伏於道側。遣都督韓仕於略城東,服東魏人衣服,詐若自河陽叛投關西者。略出馳之,雄自後射之,再發鹹中,遂斬略首。除河南尹,進爵為公,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孝閔帝踐阼,進爵新義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八百戶,賜姓宇文氏。世宗二年,除使持節、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諸軍事、中州刺史。

雄久在邊,具知敵人虛實。每率眾深入,不避艱難。前後經四十五戰,雖時有勝負,而雄志氣益壯。東魏深憚之。天和三年,卒於鎮。贈大將軍、中華宜義和五州諸軍事、中州刺史。謚曰威。子禽嗣。

陳忻,字永怡,宜陽人也。少驍勇,有氣俠,姿貌魁岸,同類鹹敬憚之。魏孝武西遷之後,忻乃於辟惡山招集勇敢少年數十人,寇掠東魏,仍密遣使歸附。

大統元年,授持節、伏波將軍、羽林監、立義大都督,賜爵霸城縣男。三年,太祖復弘農,東魏陽州刺史段琛拔城遁走。忻率義徒於九曲道邀之,殺傷甚眾,擒其新安令張祗。太祖嘉其忠款,使行新安縣事。及獨孤信入洛,忻與李延孫為前鋒,仍從信守金墉城。及河橋戰不利,隨軍西還,復行新安縣事。東魏遣土人牛道恆為陽州刺史,忻率兵擊破之,進爵為子。常隨崤東諸將鎮遏伊、洛間,每有功效。九年,與李遠迎高仲密,仍從戰邙山。及大軍西還,復與韓雄等依山合勢,破東魏三城,斬其金門郡守方台洛。增邑六百戶。尋行宜陽郡事。東魏復遣劉盆生為金門郡守,忻又斬之。除鎮遠將軍、魏郡守。俄授使持節、平東將軍、顯州刺史。太祖以忻威著敵境,仍留靜邊,弗令之任。十年,侯景築九曲城,忻率眾邀之,擒其宜陽郡守趙嵩、金門郡守樂敬賓。十三年,從李遠平九曲城,授帥都督。東魏將爾朱渾願率精騎三千來向宜陽,忻與諸將輕兵邀之,願遂退走。十五年,除宜陽郡守,加大都督、撫軍將軍。十六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與齊將東方老戰於石泉,破之,俘獲甚眾。時東魏每歲遣兵送米饋宜陽,忻輒與諸軍邀擊之,每多克獲。

魏恭帝元年,又與開府斛斯璉等,共齊將段孝先戰於九曲,大破之。二年,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其年,授宜陽邑大中正,賜姓尉遲氏。太祖以忻著績累載,贈其祖昆及父興孫俱為儀同三司,昆齊州刺史,興孫徐州刺史。東魏洛州刺史獨孤永業號有智謀,往來境上,倚伏難測。忻與韓雄等恆令間諜覘其動靜,齊兵每至,輒擊破之。故永業深憚忻等,不敢為寇。

孝閔帝踐阼,征忻入朝,進爵為伯,尋又進爵許昌縣公,增邑一千戶。武成元年,除熊州刺史,增邑通前二千六百戶。又與開府敕勒慶破齊將王鸞嵩。仍從柱國陸通復石泉城。天和元年,卒於位。

忻與韓雄里閈姻婭,少相親昵。俱總兵境上三十餘載,每有御捍,二人相赴,常若影響。故得數對勍敵,而常保功名。雖並有武力,至於挽強射中,忻不如雄;散財施惠,得士眾心,則雄不如忻。身死之日,將吏荷其恩德,莫不感慟焉。子萬敵嗣。朝廷以忻雅得士心,還令萬敵領其部曲。

魏玄,字僧智,任城人也。六世祖休,仕晉為魯郡守。永嘉南遷,遂居江左。父承祖,魏景明中,自齊歸魏,家於新安。玄少慷慨,有膽略。普泰中,除奉朝請。頻從軍與梁人交戰。永安初,以功授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及魏孝武西遷,東魏北徙,人情騷動,各懷去就。玄遂率募鄉曲,立義於關南,即從韋法保與東魏司徒高敖曹戰於關口。及獨孤信入洛陽,隸行台楊琚防馬渚。復與高敖曹接戰。自是每率鄉兵,抗拒東魏。前後十餘戰,皆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