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遜性柔謹,寡於交遊。立身以忠信為本,不自矜尚。每在眾中,言論未嘗為人之先。學者以此稱之。所著《孝經》、《論語》、《毛詩》、《左氏春秋序論》十餘篇。又著《春秋序義》,通賈、服說,發杜氏違,辭理並可觀。

史臣曰:前世通六藝之士,莫不兼達政術,故云拾青紫如地芥。近代守一經之儒,多暗於時務,故有貧且賤之恥。雖通塞有命,而大抵皆然。嘗論之曰:夫金之質也至剛,鑄之可以成器;水之性也柔弱,壅之可以壞山。況乎肖天地之貌,舍五常之德,朱藍易染,薰蕕可變,固以隨鄒俗而好長纓,化齊風而貴紫服。若乃進趣矜尚,中庸之常情;高秩厚禮,上智之所欲。是以兩漢之朝,重經術而輕律令。其聰明特達者,鹹礪精於專門。以通賢之質,挾黼藻之美,大則必至公卿,小則不失守令。近代之政,先法令而後經術。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於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於弊衣簞食。由斯言之,非兩漢棟樑之所育,近代薪樗之所產哉,蓋好尚之道殊,遭遇之時異也。史臣每聞故老,稱沈重所學,非止《六經》而已。至於天官、律歷、陰陽、緯候,流略所載,釋老之典,靡不博綜,窮其幽賾。故能馳聲海內,為一代儒宗。雖前世徐廣、何承天之儔,不足過也。

《周書》 唐·令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