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宋紀六 起玄黓敦牂,盡柔兆閹茂,凡五年



癸酉,樂平戾王丕以憂卒。初,魏主築白台,高二百餘尺。丕夢登其上,四顧不見人,命術士董道秀筮之,道秀曰:"大吉。"丕默有喜色。及丕卒,道秀亦坐棄市。高允聞之,曰:"夫筮者皆當依附爻象,勸以忠孝。王之問道秀也,道秀宜曰:"窮高為亢。《易》曰:"亢龍有悔。"又曰:"高而無民。"皆不祥也,王不可以不戒。'如此,則王安於上,身全於下矣。道秀反之,宜其死也。"

庚辰,魏主幸廬。

己丑,江夏王義恭進位太尉,領司徒。

庚寅,以侍中、領右衛將軍沈演之為中領軍,左衛將軍范曄為太子詹事。

辛卯,立皇子宏為建平王。

三月,甲辰,魏主還宮。

癸丑,魏主遣司空長孫道生鎮統萬。

夏,四月,乙亥,魏侍中、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帳下所殺。

六月,魏北部民殺立義將軍衡陽公莫孤,帥五千餘落北走。遣兵追擊之,至漠南,殺其渠帥,餘徙冀、相、定三州為營戶。

吐谷渾王慕利延兄子緯世與魏使者謀降魏,慕利延殺之。是月,緯世弟叱力延等八人奔魏,魏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沮渠無諱卒,弟安周代立。

魏入中國以來,雖頗用古禮祀天地、宗廟、百神,而猶循其舊俗,所祀胡神甚眾。崔浩請存合於祀典者五十七所,其餘復重及小神悉罷之。魏主從之。

秋,七月,癸卯,魏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反,伏誅。

八月,乙丑,魏主畋於河西,尚書令古弼留守。詔以肥馬給獵騎,弼悉以弱者給之。帝大怒曰:"筆頭奴敢裁量朕!朕還台,先斬此奴!"弼頭銳,故帝常以筆目之。弼官屬惶怖,恐並坐誅。弼曰:"吾為人臣,不使人主盤於游畋,其罪小;不備不虞,乏軍國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強,南寇未滅,吾以肥馬供軍,弱馬供獵,為國遠慮,雖死何傷!且吾自為之,非諸君之憂也。"帝聞之,嘆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賜衣一襲,馬二匹,鹿十頭。

它日,魏主復畋于山北,獲麋鹿數千頭。詔尚書發牛車五百乘以運之。詔使已去,魏主謂左右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自以馬運之。"遂還。行百餘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帝曰:"果如吾言,筆公可謂社稷之臣矣!"

魏主使員外散騎常侍高濟來聘。

戊辰,以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袞州刺史,以南譙王義宣為荊州刺史。初,帝以義宣不才,故不用;會稽公主屢以為言,帝不得已用之。先賜中詔敕之曰:"師護以在西久,比表求還,今欲聽許,以汝代之。師護雖無殊績,潔己節用,通懷期物,不恣群下,聲著西土,為士庶所安,論者乃未議遷之。今之回換,更為汝與師護年時一輩,欲各試其能。汝往,脫有一事減之者,既於西夏交有巨礙,遷代之譏,必歸責於吾矣。此事亦易勉耳,無為使人復生評論也!"義宣至鎮,勤自課厲,事亦修理。

庚辰,會稽長公主卒。

吐谷渾叱力延等請師於魏以討吐谷渾王慕利延,魏主使晉王伏羅督諸軍擊之。

九月,甲辰,以沮渠安周為都督涼、河、沙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河西王。

丁未,魏主如漠南,將襲柔然,柔然敕連可汗遠遁,乃止。敕連尋卒,子吐賀真立,號處羅可汗。

魏晉王伏羅至樂都,引兵從間道襲吐谷渾,至大母橋。吐谷渾王慕利延大驚,逃奔白蘭,慕利延兄子拾寅奔河西;魏軍斬首五千餘級,慕利延從弟伏念等帥萬三千落降於魏。

冬,十月,己卯,以左軍將軍徐瓊為袞州刺史,大將軍參軍申恬為冀州刺史。徙袞州鎮須昌,冀州鎮歷下,恬,謨之弟也。十二月,丙戌,魏主還平城。

是歲,沙州牧李竇入朝於魏,魏人留之,以為外都大官。

太子率更令何承天撰《元嘉新曆》,表上之。以月食之沖知日所在。又以中星檢之,知堯時冬至日在須女十度,今在斗十七度。又測景校二至,差三日有餘,知今之南至日應在斗十三四度。於是更立新法,冬至徙上三日五時,日之所在,移舊四度。又月有遲疾,前歷合朔,月食不在朔望;今皆以盈縮定其小餘,以正朔望之曰。詔付外詳之。太史令錢樂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頻三大,頻二小,比舊法殊為乖異,謂宜仍舊。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