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 起著雍涒灘,盡上章閹茂七月,凡二年有奇



是日,赦天下,云:"逆賊魁首已誅,自餘支黨一無所問。"以臨淄王隆基為平王,兼知內外閒廄,押左右廂萬騎。薛崇暕賜爵立節王。以鍾紹京守中書侍郎,劉幽求守中書舍人,並參知機務。麻嗣宗行左金吾衛中郎將。武氏宗屬,誅死流竄殆盡。侍中紀處訥行至華州,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嘉福行至懷州,皆收斬之。

壬寅,劉幽求在太極殿,有宮人與宦官令幽求作制書立太后,幽求曰:"國有大難,人情不安,山陵未畢,遽立太后,不可。"平王隆基曰:"此勿輕言。"

遣十道使齎璽書宣撫,及詣均州宣慰譙王重福。貶竇從一為濠州司馬。罷諸公主府官。

癸卯,太平公主傳少帝命,請讓位於相王,相王固辭。以平王隆基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宋王成器為左衛大將軍,衡陽王成義為右衛大將軍,巴陵王隆范為左羽林大將軍,彭城王隆業為右羽林大將軍,光祿少卿嗣道王微檢校右金吾衛大將軍。微,元慶之孫也。以黃門侍郎李日知、中書侍郎鍾紹京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將軍。隆基有二奴:王毛仲、李守德,皆趫勇善騎射,常侍衛左右。隆基之入苑中也,毛仲避匿不從,事定數日方歸,隆基不之責,仍超拜將軍。毛仲,本高麗也。汴王邕貶沁州刺史,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楊慎交貶巴州刺史,中書令蕭至忠貶許州刺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嗣立貶宋州刺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彥昭貶絳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貶華州刺史。

劉幽求言於宋王成器、平王隆基曰:"相王疇昔已居宸極,群望所屬。今人心未安,家國事重,相王豈得尚守小節,不早即位以鎮天下乎!"隆基曰:"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嬰懷。雖有天下,猶讓於人,況親兄之子,安肯代之乎!"幽求曰:"眾心不可違,王雖欲高居獨善,其如社稷何!"成器、隆基入見相王,極言其事,相王乃許之。甲辰,少帝在太極殿東隅西向,相王立於梓宮旁,太平公主曰:"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幽求跪曰:"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愛尤厚矣。"乃以少帝制傳位相王。時少帝猶在御座,太平公主進曰:"天下之心已歸相王,此非兒座!"遂提下之。睿宗即位,御承天門,赦天下。復以少帝為溫王。

以鍾紹京為中書令。鍾紹京少為司農錄事,既典朝政,縱情賞罰,眾皆惡之。太常少卿薛稷勸其上表禮讓,紹京從之。稷入言於上曰:"紹京雖有勳勞,素無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聖朝具瞻之美。"上以為然。丙午,改除戶部尚書,尋出為蜀州刺史。

上將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長,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決。成器辭曰:"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請者累日。大臣亦多言平王功大宜立。劉幽求曰:"臣聞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求君親之難,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上從之。丁未,立平王隆基為太子。隆基復表讓成器,不許。

則天大聖皇后復舊號為天后。追謚雍王賢曰章懷太子。

戊申,以宋王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

置溫王重茂於內宅。

以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稷以工書,事上於藩邸,其子伯陽尚仙源公主,故為相。

追削武三思、武崇訓爵謚,斫棺暴屍,平其墳墓。

以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州刺史韋嗣立、許州刺史蕭至忠為中書令,絳州刺史趙彥昭為中書侍郎,華州刺史崔湜為吏部侍郎,並同平章事。

越州長史宋之問,饒州刺史冉祖雍,坐諂附韋、武,皆流嶺表。

己酉,立衡陽王成義為申王,巴陵王隆范為岐王,彭城王隆業為薛王;加太平公主實封滿萬戶。

太平公主沈敏多權略,武后以為類己,故於諸子中獨愛幸,頗得預密謀,然尚畏武后之嚴,未敢招權勢;及誅張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韋後、安樂公主皆畏之,又與太子共誅韋氏。既屢立大功,益尊重,上常與之圖議大政,每入奏事,坐語移時;或時不朝謁,則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後可之。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子薛崇行、崇敏、崇簡皆封王,田園遍於近甸,收市營遠諸器玩,遠至嶺、蜀,輸送者相屬於路,居處奉養,擬於宮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