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陳紀三 起昭陽協洽,盡柔兆閹茂,凡四年



十一月,癸未,齊太上皇至鄴。

齊世祖之為長廣王也,數為顯祖所捶,心常銜之。顯祖每見祖珽,常呼為賊,故珽亦怨之;且欲求媚於世祖,乃說世祖曰:"文宣狂暴,何得稱'文'?既非創業,何得稱'祖'?若文宣為祖,陛下萬歲後當何所稱?"帝從之。己丑,改謚獻武皇帝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獻明皇后為武明皇后。令有司更議文宣諡號。

十二月,乙卯,封皇子伯禮為武陵王。

壬戌,齊上皇如晉陽。

庚午,齊改諡文宣皇帝為景烈皇帝,廟號威宗。

天康元年丙戌,公元五六六年

春,正月,己卯,日有食之。

癸未,周大赦,改元天和。

辛卯,齊主祀圜丘;癸巳,祫太廟。

丙申,齊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右僕射。己亥,周主耕藉田。

庚子,齊主如晉陽。

周遣小載師杜杲來聘。

二月,庚戌,齊上皇還鄴。

丙子,大赦,改元。

三月,己卯,以安成王頊為尚書令。

丙午,周主祀南郊。夏,四月,大雩。

上不豫,台閣眾事,並令尚書僕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共決之。奐,琇之之曾孫也。疾篤,奐、仲舉與司空、尚書令、揚州刺史安成王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入侍醫藥。樞,君正之子也。太子伯宗柔弱,上憂其不能守位,謂頊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頊拜伏泣涕,固辭。上又謂仲舉、奐等曰:"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宜須長居。騰欲近則晉成,遠隆殷法,卿等宜遵此意。"孔奐流涕對曰:"陛下御膳違和,痊復非久。皇太子為鼎盛,聖德日躋。安成王介弟之尊,足為周旦。若有廢立之心,臣等愚,誠不敢聞詔。"上曰:"古之遺直,復見於卿。"乃以奐為太子詹事。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將順其美,正救其惡。孔奐在陳,處腹心之重任,決禮義之大計,苟以世祖之言為不誠,則當如竇嬰面辯,袁盎廷爭,防微杜漸以絕覬覦之心。以為誠邪,則當請明下詔書,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無楚靈之惡。不然,謂太子嫡嗣,不可動搖,欲保附而安全之,則當盡忠竭節,以死繼之,如晉之荀息,趙之肥義。奈何於君之存,則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沒,則權臣移國而不能救,嗣主失位而不能死!斯乃奸諛之尤者,而世祖謂之遺直,以托六尺之孤,豈不悖哉!

癸酉,上殂。

上起自艱難,知民疾苦。性明察儉約,每夜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傳更籤於殿中者,必投簽於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曰:"吾雖眠,亦令驚覺。"

太子即位,大赦。

五月,己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後太后。

乙酉,齊以兼尚書左僕射武興王普為尚書令。

吐谷渾龍涸王莫昌帥部落附於周,以其地為扶州。

庚寅,以安成王頊為驃騎大將軍、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丁酉,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司空,以吏部尚書袁樞為左僕射,吳興太守沈欽為右僕射,御史中丞徐陵為吏部尚書。

陵以梁末以來,選授多濫,乃為書示眾曰:"梁元帝承侯景之凶荒,王太尉接荊州之禍敗,故使官方,窮此紛雜。永安之時,聖朝草創,白銀難得,黃札易營,權以官階,代於錢絹。致令員外、常侍,路上比肩,咨議、參軍,市中無數,豈是朝章固應如此!今衣冠禮樂,日富年華,何可猶作舊意,非理望也!"眾鹹服之。

己亥,齊立上皇子弘為齊安王,仁固為北平王,仁英為高平王,仁光為淮南王。

六月,齊遣兼散騎常侍韋道儒來聘。

丙寅,葬文皇帝於永寧陵,廟號世祖。

秋,七月,戊寅,周築武功等諸城以置軍士。

丁酉,立妃王氏為皇后。

八月,齊上皇如晉陽。

周信州蠻冉令賢、向五子王等據巴峽反,攻陷白帝,黨與連結二千餘里。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元契、趙剛等前後討之,終不克。九月,詔開府儀同三司陸騰督開府儀同三司王亮、司馬裔討之。

騰軍於湯口,令賢於江南據險要,置十城,遠結涔陽蠻為聲援,自帥精卒固守水邏城。騰召諸將問計,皆欲先取水邏,後攻江南。騰曰:"令賢內恃水邏金湯之固,外托涔陽輔車之援。資糧充實,器械精新。以我懸軍,攻其嚴壘,脫一戰不克,更成其氣。不如頓軍湯口,先取江南,剪其羽毛,然後進軍水邏,此制勝之術也。"乃遣王亮帥眾渡江,旬日,拔其八城,捕虜及納降各千計。遂間募驍勇,數道進攻水邏。蠻帥冉伯犁、冉安西素與令賢有仇,騰說誘,賂以金帛,使為鄉導。水邏之旁有石勝城,令賢使其兄子龍真據之。騰密誘龍真,龍真遂以城降。水邏眾潰,斬首萬餘級,捕虜萬餘口。令賢走,追獲,斬之。騰積骸於水邏城側為京觀,是後群蠻望之,輒大哭,不敢復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