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梁紀五 起屠維大淵獻,盡昭陽單閼,凡五年



普通三年壬寅,公元五二二年

春,正月,庚子,以尚書令袁昂為中書監,吳郡太守王暕為尚書左僕射。

辛亥,魏主耕籍田。

魏宋雲與惠生自洛陽西行四千里,至赤嶺,乃出魏境,又西行,再期,至乾羅國而還。二月,達洛陽,得佛經一百七十部。

高車王伊匐遣使入貢於魏。夏,四月,庚辰,魏以伊匐為鎮西將軍、西海郡公、高車王。久之,伊匐與柔然戰,敗,其弟越居殺伊匐自立。

五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癸巳,大赦。

冬,十一月,甲午,領軍將軍始興忠武王憺卒。

乙巳,魏主祀圜丘。

初,魏世宗以《玄始歷》浸疏,命更造新曆。至是,著作郎崔光表取蕩寇將軍張龍祥等九家所上歷,候驗得失,合為一歷,以壬子為元,應魏之水德,命曰《正光歷》。丙午,初行《正光歷》,大赦。

十二月,乙酉,魏以車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元欽為儀同三司,太保京兆王繼為太傅,司徒崔光為太保。

初,太子統之未生也,上養臨川王宏之子正德為子。正德少粗險,上即位,正德意望東宮。及太子統生,正德還本,賜爵西豐侯。正德怏怏不滿意,常蓄異謀。是歲,正德自黃門侍郎為輕車將軍,頃之,亡奔魏,自稱廢太子避禍而來。魏尚書左僕射蕭寶寅上表曰:"豈有伯為天子,父作揚州,棄彼密親,遠投它國!不如殺之。"由是魏人待之甚薄,正德乃殺一小兒,稱為己子,遠營葬地;魏人不疑,明年,復自魏逃歸。上泣而誨之,復其封爵。

柔然阿那瑰求粟為種,魏與之萬石。婆羅門帥部落叛魏,亡歸嚈噠。魏以平西府長史代人費穆兼尚書右丞西北道行台,將兵討之,柔然遁去。穆謂諸將曰:"戎狄之性,見敵即走,乘虛復出,若不使之破膽,終恐疲於奔命。"乃簡練精騎,伏于山谷,以步兵之羸者為外營,柔然果至;奮擊,大破之。婆羅門為涼州軍所擒,送洛陽。

普通四年癸卯,公元五二三年

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丙午,祀明堂。二月,乙亥,耕藉田。

柔然大飢,阿那瑰帥其眾入魏境,表求賑給。己亥,魏以尚書左丞元孚為行台尚書,持節撫諭柔然。孚,譚之孫也。將行,表陳便宜,以為:"蠕蠕久來強大,昔在代京,常為重備。今天祚大魏,使彼自亂亡,稽首請服。朝廷鳩其散亡,禮送令返,宜因此時善思遠策。昔漢宣之世,呼韓款塞,漢遣董忠、韓昌領邊郡士馬送出朔方,因留衛助。又,光武時亦使中郎將段彬置安集掾史,隨單于所在,參察動靜。今宜略依舊事,借其閒地,聽其田牧,粗置官屬,示相慰撫。嚴戒邊兵,因令防察,使親不至矯詐,疏不容反叛,最策之得者也。"魏人不從。

柔然俟匿伐入朝於魏。

三月,魏司空劉騰卒。宦官為騰義息重服者四十餘人,衰絰送葬者以百數,朝貴送葬者塞路滿野。

夏,四月,魏元孚持白虎幡勞阿那瑰於柔玄、懷荒二鎮之間。阿那瑰眾號三十萬,陰有異志,遂拘留孚,載以轀車。每集其眾,坐孚東廂,稱為行台,甚加禮敬。引兵而南,所過剽掠,至平城,乃聽孚還。有司奏孚辱命,抵罪。甲申,魏遣尚書令李崇、左僕射元纂帥騎十萬擊柔然。阿那瑰聞之,驅良民二千、公私馬牛羊數十萬北遁,崇追之三千餘里,不及而還。

纂使鎧曹參軍于謹帥騎二千追柔然,至郁對原,前後十七戰,屢破之。謹,忠之從曾孫也,性深沉,有識量,涉獵經史。少時,屏居閭里,不求仕進,或勸之仕,謹曰:"州郡之職,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須待時來。"纂聞其名而辟之。後帥輕騎出塞覘候,屬鐵勒數千騎奄至,謹以眾寡不敵,退必不免,乃散其眾騎,使匿叢薄之間,又遺人升山指麾,若部分軍眾者。鐵勒望見,雖疑有伏兵,自恃其眾,進軍逼謹。謹以常乘駿馬,一紫一騧,鐵勒所識,乃使二人各乘一馬突陣而出,鐵勒以為謹也,爭逐之;謹帥餘軍擊其追騎,鐵勒遂走,謹因得入塞。

李崇長史巨鹿魏蘭根說崇曰:"昔緣邊初置諸鎮,地廣人稀,或徵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來,有司號為'府戶',役同廝養,官婚班齒,致失清流,而本來族類,各居榮顯,顧瞻彼此,理當憤怨。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凡是府戶,悉免為民,入仕次敘,一準其舊,文武兼用,威恩並施。此計若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矣。"崇為之奏聞,事寢,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