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陳紀八 上章困敦,一年



迥末年衰耄,及起兵,以小御正崔達拏為長史。達拏,暹之子也,文士,無籌略,舉措多失,凡六十八日而敗。于仲文軍至蓼隄,去梁郡七里。檀讓擁眾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而偽北,讓不設備;仲文還擊,大破之,生獲五千餘人,斬首七百級。進攻梁郡,迥守將劉子寬棄城走。仲文進擊曹州,獲迥所署刺史李仲康。檀讓以餘眾屯成武,仲文襲擊,破之,遂拔成武。迥將席毗羅,眾十萬屯沛縣,將攻徐州。其妻子在金鄉,仲文遣人詐為毗羅使者,謂金鄉城主徐善淨曰:"檀讓明日午時至金鄉,宣蜀公令,賞賜將士。"金鄉人皆喜。仲文簡精兵,偽建迥旗幟,倍道而進。善淨望見,以為檀讓,出迎謁。仲文執之,遂取金鄉。諸將多勸屠其城,仲文曰:"此城乃毗羅起兵之所,當寬其妻子,其兵自歸。如即屠之,彼望絕矣。"眾皆稱善。於是毗羅恃眾來薄官軍,仲文設伏擊之,毗羅眾大潰,爭投洙水死,水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斬毗羅,傳首。

韋孝寬分兵討關東叛者,悉平之。堅徙相州於安陽,毀鄴城及邑居。分相州,置毛州、魏州。

梁主聞迥敗,謂柳莊曰:"若從眾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丞相堅之初得政也,待黃公劉昉、沛公鄭譯甚厚,賞賜不可勝計,委以心膂,朝野傾屬,稱為"黃、沛"。二人皆恃功驕恣,溺於財利,不親職務。及辭監軍,堅始疏之,恩禮漸薄。高熲自軍所還,寵遇日隆。時王謙、司馬消難未平,堅憂之,忘寢與食。而昉逸游縱酒,相府事多遺落。堅乃以高熲代昉為司馬;不忍廢譯,陰敕官屬不得白事於譯。譯猶坐廳事,無所關預,惶懼頓首,求解職;堅猶以恩禮慰勉之。

癸酉,智武將軍魯廣達克周之郭默城。丙子,淳于陵克祐州城。

周以漢王贊為太師,申公李穆為太傅,宋王實為大前疑,秦王贄為大右弼,燕公於寔為大左輔。寔,仲文之父也。

乙卯,周大赦。

周王誼帥四總管至鄖州,司馬消難擁其眾以魯山、甑山二鎮來降。

初,消難遣上開府儀同大將軍段珣將兵圍順州,順州刺史周法尚不能拒,棄城走,消難虜其母弟而南。樊毅救消難,不及。周亳州總管元景山擊之,毅掠居民而去。景山與南徐州刺史宇文弼追之,與毅戰於漳口。一日三戰三捷。毅退保甑山鎮,城邑為消難所據者,景山皆復取之。

鄖州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雒州為主,以附消難。王誼遣諸將分討之,旬月皆平。陳紀、蕭摩訶等攻廣陵,周吳州總管於顗擊破之。沙州氐帥楊永安聚眾應王謙,大將軍樂寧公達奚儒討之。楊素破宇文胄於石濟,斬之。

周以神武公竇毅為大司馬,齊公於智為大司空;九月,以小宗伯竟陵公楊惠為大宗伯。

丁亥,周將王延貴帥眾援歷陽;任忠擊破之,生擒延貴。

壬辰,周廢皇后司馬氏為庶人。庚戌,以隨世子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壬子,以左丞相堅為大丞相,罷左、右丞相之官。

冬,十月,甲寅,日有食之。

周丞相堅殺陳惑王純及其子。

周梁睿將步騎二十萬討王謙,謙分命諸將據險拒守。睿奮擊,屢破之,蜀人大駭。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帥眾十萬攻利州,堰江水以灌之。城中戰士不過二千,總管昌黎豆盧勣,晝夜拒守,凡四旬,時出奇兵擊惎等,破之;會梁睿至,惎等遁去,睿自劍閣入,進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帥精兵五萬,背城結陳。睿擊之,謙戰敗,將入城,惎、虔以城降。謙將麾下三十騎走新都,新都令王寶執之。戊寅,睿斬謙及高阿那肱,劍南平。

十一月,甲辰,周達奚儒破楊永安,沙州平。

丁未,周鄖襄公韋孝寬卒。孝寬久在邊境,屢抗強敵;所經略布置,人初莫之解,見其成事,方乃驚服。雖在軍中,篤意文史;敦睦宗族,所得俸祿,不及私室。人以此稱之。

十二月,庚辰,河東康簡王叔獻卒。

癸亥,周詔諸改姓者,宜悉復舊。

甲子,周以大丞相堅為相國,總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號,進爵為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隨國,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堅受王爵、十郡而已。

辛未,殺代奰王達、滕聞王逌及其子。

壬申,以小冢宰元孝規為大司徒。

是歲,周境內有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