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陳紀九 起重光赤奮若,盡昭陽單閼,凡三年



時眾軍並緣江防守,台內空虛。叔堅白柳後,使太子舍人河內司馬申,以太子命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入見受敕,帥馬步數百趣東府,屯城西門。叔陵惶恐,遣記室韋諒送其鼓吹與摩訶,謂之曰:"事捷,必以公為台鼎。"摩訶紿報之曰:"須王心膂節將自來,方敢從命。"步陵遣其所親戴溫、譚騏詣摩訶,摩訶執以送台,斬其首,徇東城。

叔陵自知不濟,入內,沉其妃張氏及寵妾七人於井,帥步騎數百自小航渡,欲趣新林,乘舟奔隋。行至白楊路,為台軍所邀。伯固見兵至,鏇避入巷,叔陵馳騎拔刃追之,伯固復還,叔陵部下多棄甲潰去。摩訶馬容陳智深迎刺叔陵,僵仆,陳仲華就斬其首,伯固為亂兵所殺,自寅至巳乃定。叔陵諸子並賜死,伯固諸子宥為庶人。韋諒及前衡陽內史彭暠、咨議參軍兼記室鄭信、典簽俞公喜並伏誅。暠,叔陵舅也。信、諒有寵於叔陵,常參謀議。諒,粲之子也。

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辛酉,隋置河北道行台於并州,以晉王廣為尚書令;置西南道行台於益州,以蜀王秀為尚書令。隋主懲周氏孤弱而亡,故使二子分蒞方面。以二王年少,盛選貞良有才望者為之僚佐;以靈州刺史王韶為並省右僕射,鴻臚卿趙郡李雄為兵部尚書,左武衛將軍朔方李徹總晉王府軍事,兵部尚書元岩為益州總管府長史。王韶、李雄、元岩俱有骨鯁名,李徹前朝舊將,故用之。

初,李雄家世以學業自通,雄獨習騎射。其兄子旦讓之曰:"非士大夫之素業也。"雄曰:"自古聖賢,文武不備而能成其功業者鮮矣。雄雖不敏,頗觀前志,但不守章句耳。既文且武,兄何病焉!"及將如並省,帝謂雄曰:"吾兒更事未多,以卿兼文武才,吾無北顧之憂矣!"

二王欲為奢侈非法,韶、岩輒不奉教,或自鎖,或排閣切諫。二王甚憚之,每事咨而後行,不敢違法度。帝聞而賞之。

又以秦王俊為河南道行台尚書令、洛州刺史,領關東兵。

癸亥,以長沙王叔堅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綏遠公,始興王叔陵家金帛累巨萬,悉以賜之。以司馬申為中書通事舍人。

乙丑,尊皇后為皇太后。時帝病創,臥承香殿,不能聽政。太后居柏梁殿,百司眾務,皆決於太后,帝創愈,乃歸政焉。

丁卯,封皇弟叔重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隋元景山出漢口,遣上開府儀同三司鄧孝儒將卒四千攻甑山。鎮將軍陸綸以舟師救之,為孝儒所敗;溳口、甑山、沌陽守將皆棄城走。戊辰,遣使請和於隋,歸其胡墅。

己巳,立妃沈氏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儼為尋陽王,叔慎為岳陽王,叔達為義陽王,叔能為巴山王,叔虞為武昌王。隋高熲奏,禮不伐喪;二月,己丑,隋主詔熲等班師。

三月,己巳,以尚書左僕射晉安王伯恭為湘州刺史,永陽王伯智為尚書僕射。

夏,四月,庚寅,隋大將軍韓僧壽破突厥於雞頭山,上柱國李充破突厥於河北山。

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為太子。胤,孫姬之子也,沈後養以為子。

五月,己未,高寶寧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發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萬入長城。

壬戌,隋任穆公於翼卒。

甲子,隋更命傳國璽曰"受命璽"。

六月,甲申,隋遣使來吊。

乙酉,隋上柱國李光敗突厥於馬邑。突厥又寇蘭州,涼州總管賀婁子乾敗之於可洛峐。

隋主嫌長安城制度狹小,又宮內多妖異。納言蘇威勸帝遷都,帝以初受命,難之;夜,與威及高熲共議。明旦,通直散騎庾季才奏曰:"臣仰觀乾象,俯察圖記,必有遷都之事。且漢營此城,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帝愕然,謂熲、威曰:"是何神也!"太師李穆亦上表請遷都。帝省表曰:"天道聰明,已有徵應;太師人望,復抗此請;無不可矣。"丙申,詔高熲等創造新都於龍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愷有巧思,領營新都副監。愷,忻之弟也。

秋,七月,辛未,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