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 起強圍作噩九月,盡著雍閹茂,凡一年有奇



上欲免張均、張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賊,皆任權要。均仍為賊毀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頭再拜曰:"臣非張說父子,無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見說於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張垍為汝長流嶺表,張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從命。

安祿山所署河南尹張萬頃獨以在賊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頃之,有自賊中來降者,言"唐群臣從安慶緒在鄴者,聞廣平王赦陳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誅,乃止。"上甚悔之。

臣光曰:為人臣者,策名委質,有死無貳。希烈等或貴為卿相,或親連肺腑,於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取容以竊富貴;及四海橫潰,乘輿播越,偷生苟免,顧戀妻子,媚賊稱臣,為之陳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馬之不如。倘更全其首領,復其官爵,是謅諛之臣無往而不得計也。彼顏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齏粉寇手。何為善者之不幸而為惡者之幸,朝廷待忠義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至於微賤之臣,巡徼之隸,謀議不預,號令不及,朝聞親征之詔,夕失警蹕之所,乃復責其不能扈從,不亦難哉!六等議刑,斯亦可矣,又何悔焉!

故妃韋氏既廢為尼,居禁中,是歲卒。

置左、右神武軍,取元從子弟充,其制皆如四軍,總謂之北牙六軍。又擇善騎射者千人為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廂,號曰英武軍。

升河中防禦使為節度,領蒲、絳等七州;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東川領梓、遂等十二州;又置荊澧節度,領荊、澧等五州;夔峽節度,領夔、峽等五州;更安西曰鎮西。

乾元元年戊戌,公元七五八年

春,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授冊,加上尊號。上固辭"大聖"之號,上皇不許。上尊上皇曰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先是,官軍既克京城,宗廟之器及府庫資財多散在民間,遣使檢括,頗有煩擾;乙酉,敕盡停之,乃命京兆尹李峴安撫坊市。

二月,癸卯朔,以殿中監李輔國兼太僕卿。輔國依附張淑妃,判元帥府行軍司馬,勢傾朝野。

安慶緒所署北海節度使能元皓舉所部來降,以為鴻臚卿,充河北招討使。

丁未,上御明鳳門,赦天下,改元。盡免百姓今載租、庸。復以載為年。

庚午,以安東副大都護王玄志為營州刺史,充平盧節度使。三月,甲戌,徙楚王俶為成王。

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后。

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屯河內。癸巳,北庭兵馬使王惟良謀作亂,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誅之。

安慶緒之北走也,其平原太守王暕、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慶緒使其將蔡希德、安太清攻拔之,生擒以歸,冎於鄴市。凡有謀歸者,皆誅及種、族,乃至部曲、州縣、官屬,連坐死者甚眾。又與其群臣歃血盟於鄴南,而人心益離。慶緒聞李嗣業在河內,夏,四月,與蔡希德、崔乾祐將步騎二萬,涉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癸卯,以太子少師虢王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

辛卯,新主入太廟。甲寅,上享太廟,遂祀昊天上帝;乙卯,御明鳳門,赦天下。

五月,壬午,制停採訪使,改黜陟使為觀察使。

張鎬性簡澹,不事中要,聞史思明請降,上言:"思明兇險,因亂竊位,力強則眾附,勢奪則人離,彼雖人面,心如野獸,難以德懷,願勿假以威權。"又言:"滑州防禦使許叔冀,狡猾多詐,臨難必變,請征入宿衛。"時上以寵納思明,會中使自范陽及白馬來,皆言思明、叔冀忠懇可信,上以鎬為不切事機,戊子,罷為荊州防禦使;以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張後生興王佋,才數歲,欲以為嗣。上疑未決,從容謂考功郎中、知制誥李揆曰:"成王長,且有功,朕欲立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臣不勝大慶!"上喜曰:"朕意決矣。"庚寅,立成王俶為皇太子。揆,玄道之玄孫也。

乙未,以崔圓為太子少師,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太常少卿王璵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璵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