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起昭陽單瘀七月,盡旃蒙大荒落十月,凡二年有奇



丁卯,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大使。二月,子儀至河中。雲南子弟萬人戍河中,將貪卒暴,為一府患,子儀斬十四人,杖三十人,府中遂安。

癸酉,上朝獻太清宮;甲戌,享太廟;乙亥,祀昊天上帝於圜丘。

仆固瑒圍榆次,旬餘不拔;遣使急發祁縣兵,李光逸盡與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將白玉、焦暉緊鳴鏑射其後者,軍士曰:"將軍何乃射人?"玉曰:"今從人反,終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傷!"至榆次,瑒責期遲,胡人曰:"我乘馬,乃漢卒不行耳。"瑒捶漢卒,卒皆怨怒,曰:"節度使黨胡人。"其夕,焦暉、白玉帥眾攻瑒,殺之。僕固懷恩聞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語汝勿反,國家待汝不薄,今眾心既變,禍必及我,將如之何!"懷恩不對,再拜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射三軍。"懷恩疾走,得免,遂與麾下三百渡河北走。

時朔方將渾釋之守靈州,懷恩檄至,雲全軍歸鎮,釋之曰:"不然,此必眾潰矣。"將拒之,其甥張韶曰:"彼或翻然改圖,以眾歸鎮,何可不納也!"釋之疑未決。懷恩行速,先候者而至,釋之不得已納之。張韶以其謀告懷恩,懷恩以韶為間,殺釋之而收其軍,使韶主之;既而曰:"釋之,舅也,彼尚負之,安有忠於我哉!"他日,以事杖之,折其脛,置於彌峨城而死。

都虞候張維岳在沁州,聞懷恩去,乘傳至汾州,撫定其眾,殺焦暉、白玉而竊其功,以告郭子儀。子儀使牙官盧諒至汾州,維岳賂諒,使實其言。子儀奏維岳殺瑒,傳首詣闕。群臣入賀,上慘然不悅,曰:"朕信不及人,致勛臣顛越,深用為愧,又何賀焉!"命輦懷恩母至長安,給待優厚,月餘,以壽終;以禮葬之,功臣皆感嘆。

戊寅,郭子儀如汾州,懷恩之眾數萬悉歸之,鹹鼓舞涕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子儀知盧諒之詐,杖殺之。上以李抱真言有驗,遷殿中少監。

上之幸陝也,李光弼竟遷延不至;上恐遂成嫌隙,其母在河中,數遣中使存問之。吐蕃退,除光弼東都留守以察其去就;光弼辭以就江、淮糧運,引兵歸徐州。上迎其母至長安,厚加供給,使其弟光進掌禁兵,遇之加厚。

戊子,赦天下。

自喪亂以來,汴水堙廢,漕運者自江、漢抵梁、洋,迂險勞費。三月,己酉,以太子賓客劉晏為河南、江、淮以來轉運使,議開汴水。庚戌,又命晏與諸道節度使均節賦役,聽從便宜行畢以聞。時兵火之後,中外艱食,關中米斗千錢,百姓挼穗以給禁軍,宮廚無兼時之積。晏乃疏浚汴水,遺元載書,具陳漕運利病,令中外相應。自是每歲運米數十萬石以給關中,唐世稱漕運之能者,推晏為首,後來者皆遵其法度雲。

甲子,盛王琦薨。

党項寇同州,郭子儀使開府儀同三司李國臣擊之,曰:"虜得間則出掠,官軍至則逃入山,宜使羸師居前以誘之,勁騎居後以覆之。"國臣與戰於澄城北,大破之,斬首捕虜千餘人。

夏,五月,癸丑,初行《五紀曆》。

庚申,禮部侍郎楊綰奏歲貢教弟力田無實狀,及童子科皆僥倖;悉罷之。

郭子儀以安、史昔據洛陽,故諸道置節度使以制其要衝;今大盜已平,而所在聚兵,耗蠹百姓,表請罷之,仍自河中為始。六月,庚辰,敕罷河中節度及耀德軍。子儀復請罷關內副元帥;不許。

僕固懷恩至靈武,收合散亡,其眾復振。上厚撫其家,癸未,下詔,稱其"勳勞著於帝室,及於天下。疑隙之端,起自群小,察其深衷,本無他志;君臣之義,情實如初。但以河北既平,朔方已有所屬,宜解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等使,其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如故。但當詣闕,更勿有疑。"懷恩竟不從。秋,七月,庚子,稅天下青苗錢以給百官俸。

大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臨淮武穆王李光弼,治軍嚴整,指顧號令,諸將莫敢仰視,謀定而後戰,能以少制眾,與郭子儀齊名。及在徐州,擁兵不朝,諸將田神功等不復稟畏,光弼愧恨成疾,己酉,薨。八月,丙寅,以王縉代光弼都統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