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隋紀二 起玄黓困敦,盡屠維協洽,凡八年



齊州刺史盧賁坐民飢閉民糶,除名。帝後復欲授以一州,賁對詔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為言:"此輩並有佐命功,雖性行輕險,誠不可棄。"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劉昉、鄭譯、盧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當周宣帝時,以無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趙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於我。我將為政,又欲亂之,故昉謀大逆,譯為巫蠱。如賁之例,皆不滿志,任之則不遜,置之則怨望,自為難信,非我棄之。眾人見此,謂我薄於功臣,斯不然矣。"賁遂廢,卒於家。

晉王廣帥百官抗表,固請封禪。帝令牛弘等創定儀注,既成,帝視之,曰:"茲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車駕東巡。

上好禨祥小數,上儀同三司蕭吉上書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茲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來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陽始,郊天之日,即至尊本命;夏至陰始,祀地之辰,即皇后本命。至尊德並乾之覆育,皇后仁同地之載養,所以二儀元氣並會本辰。"上大悅,賜物五百段。吉,懿之孫也。員外散騎侍郎王劭言上有龍顏戴乾之表,指示群臣。上悅,拜著作郎。劭前後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眾,又采民間歌謠,引圖書讖緯,捃摭佛經,回易文字,曲加誣飾,撰《皇隋靈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而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遍而後罷。上益喜,前後賞賜優洽。

開皇十五年乙卯,公元五九五年

春,正月,壬戌,車駕頓齊州。庚午,為壇於泰山,柴燎祀天,以歲旱謝愆咎,禮如南郊;又親祀青帝壇。赦天下。

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關中、緣邊不在其例。

三月,己未,至自東巡。

仁壽宮成。丁亥,上幸仁壽宮。時天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上聞之,不悅。及至,見制度壯麗,大怒曰:"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素聞之,惶恐,慮獲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憂,俟皇后至,必有恩詔。"明日,上果召素入對,獨孤後勞之曰:"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盛飾此宮,豈非忠孝!"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素負貴恃才,多所凌侮;唯賞重德彝,每引之與論宰相職務,終日忘倦,因撫其床曰:"封郎必當據吾此座。"屢薦於帝,帝擢為內史舍人。

夏,四月,己丑朔,赦天下。

六月,戊子,詔鑿底柱。

庚寅,相州刺史豆盧通貢綾文布,命焚之於朝堂。

秋,七月,納言蘇威坐從祠太山不敬,免,俄而復位。上謂群臣曰:"世人言蘇威詐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從己則悅,違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戊寅,上至自仁壽宮。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書韋世康為荊州總管。世康,洸之弟也,和靜謙恕,在吏部十餘年,時稱廉平。常有止足之志,謂子弟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因懇乞骸骨。帝不許,使鎮荊州。時天下惟有四總管,並、揚、益、荊,以晉、秦、蜀三王及世康為之,當世以為榮。

十一月,辛酉,上幸溫湯。

十二月,戊子,敕:"盜邊糧一升已上,皆斬,仍籍沒其家。"

己丑,詔文武官以四考受代。

汴州刺史令狐熙來朝,考績為天下之最,賜帛三百匹,頒告天下。熙,整之子也。

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五九六年

春,正月,丁亥,以皇孫裕為平原王,筠為安成王,嶷為安平王,恪為襄城王,該為高陽王,韶為建安王,煚為潁川王,皆勇之子也。

夏,六月,甲午,初制工商不得仕進。

秋,八月,丙戌,詔:"決死罪者,三奏然後行刑。"

冬,十月,己丑,上幸長春宮;十一月,壬子,還長安。

党項寇會州,詔發隴西兵討降之。

帝以光化公主妻吐谷渾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請稱公主為天后,上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