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八十 起昭陽大淵獻二月,盡閼逢困敦閏月,凡一年有奇

◎唐紀八十(起昭陽大淵獻二月,盡閼逢困敦閏月,凡一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

天復三年癸亥,公元九零三年

二月,壬申朔,詔:"比在鳳翔府所除官,一切停。"時宦官盡死,淮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清海監軍程匡柔、西川監軍魚全禋及致仕嚴遵美,為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斬他囚以應詔。

甲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陸扆責授沂王傅、分司。車駕還京師,賜諸道詔書,獨鳳翔無之。扆曰:"茂貞罪雖大,然朝廷未與之絕,今獨無詔書,示人不廣。"崔胤怒,奏貶之。宮人宋柔等十一人皆韓全誨所獻,及僧、道士與宦官親厚者二十餘人,並送京兆杖殺。

上謂韓偓曰:"崔胤雖盡忠,然比卿頗用機數。"對曰:"凡為天下者,萬國皆屬之耳目,安可以機數欺之!莫若推誠直致,雖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也。"

丙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蘇檢,吏部侍郎盧光啟,並賜自盡。丁丑,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溥為太子賓客、分司,皆崔胤所惡也。戊寅,賜朱全忠號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賜其僚佐敬翔等號迎鑾協贊功臣,諸將朱友寧等號迎鑾果毅功臣,都頭以下號四鎮靜難功臣。上議褒崇全忠,欲以皇子為諸道兵馬元帥,以全忠副之。崔胤請以輝王祚為之,上曰:"濮王長。"胤承全忠密旨,利祚沖幼,固請之。己卯,以祚為諸道兵馬元帥。庚辰,加全忠守太尉,充副元帥,進爵梁王。以胤為司徒兼侍中。胤恃全忠之勢,專權自恣,天子動靜皆稟之。朝臣從上幸鳳翔者,凡貶逐三十餘人。刑賞系其愛憎,中外畏之,重足一跡。以敬翔守太府卿,朱友寧領寧遠節度使。全忠表苻道昭同平章事,充天雄節度使,遣兵援送之秦州,不得至而還。

初,翰林學士承旨韓偓之登進士第也,御史大夫趙崇知貢舉。上返自鳳翔,欲用偓為相,偓薦崇及兵部侍郎王贊自代。上欲從之,崔胤惡其分己權,使朱全忠入爭之。全忠見上曰:"趙崇輕薄之魁,王贊無才用,韓偓何得妄薦為相!"上見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貶偓濮州司馬。上密與偓泣別,偓曰:"是人非復前來之比,臣得遠貶及死乃幸耳,不忍見篡弒之辱!"

己丑,上令朱全忠與李茂貞書,取平原公主。茂貞不敢違,遽歸之。

壬辰,以朱友裕為鎮國節度使。

乙未,全忠奏留步騎萬人於故兩軍,以朱友倫為左軍宿衛都指揮使,又以汴將張廷范為宮苑使,王殷為皇城使,蔣玄暉充街使。於是全忠之黨布列遍于禁衛及京輔。戊戌,全忠辭歸鎮,留宴壽春殿,又餞之於延喜樓。上臨軒泣別,令於樓前上馬。上又賜全忠詩,全忠亦和進;又賜《楊柳枝辭》五首。百官班辭於長樂驛。崔胤獨送至霸橋,自置餞席,夜二鼓,胤始還入城。上復召對,問以全忠安否,置酒奏樂,至四鼓乃罷。

以清海節度使裴樞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朱全忠薦之矣。

李克用使者還晉陽,言崔胤之橫,克用曰:"胤為人臣,外倚賊勢,內脅其君,既執朝政,又握兵權。權重則怨多,勢侔則釁生,破家亡國,在眼中矣。"朱全忠將行,奏:"克用於臣,本無大嫌,乞厚加寵澤,遣大臣撫慰;俾知臣意。"進奏吏以白克用,克用笑曰:"賊欲有事淄青,畏吾掎其後耳!"

三月,戊午,朱全忠至大梁。王師範弟師魯圍齊州,朱友寧引兵擊走之。師範遣兵益劉鄩軍,友寧擊取之。由是兗州援絕,葛從周引兵圍之。友寧進攻青州;戊辰,全忠引四鎮及魏博兵十萬繼之。

淮南將李神福圍鄂州,望城中積荻,謂監軍尹建峰曰:"今夕為公焚之。"建峰未之信。時杜洪求救於朱全忠,神福遣部將秦皋乘輕舟至灄口,舉火炬於樹杪。洪以為救兵至,果焚獲以應之。

夏,四月,己卯,以朱全忠判元帥府事。

知溫州事丁章為木工李彥所殺,其將張惠據溫州。

王師範求救於淮南,乙未,楊行密遣其將王茂章以步騎七千救之,又遣別將將兵數萬攻宿州。全忠遣其將康懷英救宿州,淮南兵遁去。

楊行密遣使詣馬殷,言朱全忠跋扈,請殷絕之,約為兄弟。湖南大將許德勛曰:"全忠雖無道,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明公素奉王室,不可輕絕也。"殷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