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九 起玄黓困敦,盡上章涒灘,凡九年



十一月,會稽妖賊許生起句章,自稱陽明皇帝,眾以萬數;遣揚州刺史臧旻、丹楊太守陳寅討之。

十二月,司徒許栩罷,以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鮮卑寇并州。

是歲,單于車兒死,子屠特若屍逐就單于立。

熹平二年癸丑,公元一七三年

春,正月,大疫。

丁丑,司空宗俱薨。

二月,壬午,赦天下。

以光祿勛楊賜為司空。

三月,太尉李鹹免。

夏,五月,以司隸校尉段熲為太尉。

六月,北海地震。

秋,七月,司空楊賜免;以太常潁川唐珍為司空。珍,衡之弟也。

冬,十二月,太尉段熲罷。

鮮卑寇幽、並二州。

癸酉晦,日有食之。

熹平三年甲寅,公元一七四年

春,二月,己巳,赦天下。

以太常東海陳耽為太尉。

三月,中山穆王暢薨,無子,國除。

夏,六月,封河間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

吳郡司馬富春孫堅召募精勇,得千餘人,助州郡討許生。冬,十一月,臧旻、陳寅大破生於會稽,斬之。任城王博薨,無子,國絕。

十二月,鮮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追擊,破之。遷育為護烏桓校尉。鮮卑又寇并州。

司空唐珍罷,以永樂少府許訓為司空。

熹平四年乙卯,公元一七五年

春,三月,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命議郎蔡邕為古文、篆、隸三體書之,刻石,立於太學門外,使後儒晚學鹹取正焉。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昏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轉密,選用艱難,幽、冀二州久缺不補。蔡邕上疏曰:"伏見幽、冀舊壤,鎧、馬所出,比年兵飢,漸至空耗。今者闕職經時,吏民延屬,而三府選舉,逾月不定。臣怪問其故,雲避三互。十一月有禁,當取二州而已。又,二州之士或復限以歲月,狐疑遲淹,兩州懸空,萬里蕭條,無所管系。愚以為三互之禁,禁之薄者。今但申以威靈,明其憲令,對相部主,尚畏懼不敢營私;況乃三互,何足為嫌!昔韓安國起自徒中,朱買臣出於幽賤,並以才宜,還守本邦,豈復顧循三互,系以末制乎!臣願陛下上則先帝,蠲除近禁,其諸州刺史器用可換者,無拘日月、三互,以差厥中。"朝廷不從。

臣光曰:叔向有言:"國將亡,必多制。"明王之政,謹擇忠賢而任之,凡中外之臣,有功則賞,有罪則誅,無所阿私,法制不煩而天下大治。所以然者何哉?執其本故也。及其衰也,百官之任不能擇人,而禁令益多,防閒益密,有功者以閡文不賞,為奸者以巧法免誅,上下勞擾而天下大亂。所以然者何哉?逐其末故也。孝靈之時,刺史、二千石貪如豺虎,暴殄烝民,而朝廷方守三互之禁。以令視之,豈不適足為笑而深可為戒哉!

封河間王建孫佗為任城王。

夏,四月,郡、國七大水。

五月,丁卯,赦天下。

延陵園災。

鮮卑寇幽州。

六月,弘農、三輔螟。

於窴王安國攻拘彌,大破之,殺其王。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各發兵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王,人眾裁千口。

熹平五年丙辰,公元一七六年

夏,四月,癸亥,赦天下。

益州郡夷反,太守李顒討平之。

大雩。

五月,太尉陳耽罷,以司空許訓為太尉。

閏月,永昌太守曹鸞上書曰:"夫黨人者,或耆年淵德,或衣冠英賢,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錮,辱在塗泥。謀反大逆尚蒙赦宥,黨人何罪,獨不開恕乎!所以災異屢見,水旱荐臻,皆由於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帝省奏,大怒,即詔司隸、益州檻車收鸞,送槐里獄,掠殺之。於是詔州郡更考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悉免官禁錮,爰及五屬。

六月,壬戌,以太常南陽劉逸為司空。

秋,七月,太尉許訓罷。以光祿勛劉寬為太尉。

冬,十月,司徒袁隗罷;十一月,丙戌,以光祿大夫楊賜為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