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三 起旃蒙赤奮若,盡昭陽作噩,凡九年



初,閻顯辟崔駰之子瑗為吏,瑗以北鄉侯立不以正,知顯將敗,欲說令廢立,而顯日沉醉,不能得見,乃謂長史陳禪曰:"中常侍江京等惑蠱先帝,廢黜正統,扶立疏孽。少帝即位,發病廟中,周勃之徵,於斯復見。今欲與君共求見說將軍,白太后,收京等,廢少帝,引立濟陰王,必上當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則將軍兄弟傳祚於無窮;若拒違天意,久曠神器,則將以無罪並辜元惡。此所謂禍福之會,分功之時也。"禪猶豫未敢從。會顯敗,瑗坐被斥;門生蘇祗欲上書言狀,瑗遽止之。時陳禪為司隸校尉,召瑗謂曰:"弟聽祗上書,禪請為之證。"瑗曰:"此譬猶兒妾屏語耳,願使君勿復出口。"遂辭歸,不復應州郡命。

己卯,以諸王禮葬北鄉侯。

司空劉授以阿附惡逆,辟召非其人,策免。

十二月,甲申,以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

楊震門生虞放、陳翼詣闕追訟震事;詔除震二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有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郡以狀上。帝感震忠直,詔復以中牢具祠之。議郎陳禪以為:"閻太后與帝無母子恩,宜徙別館,絕朝見,"群臣議者鹹以為宜。司徒掾汝南周舉謂李郃曰:"昔瞽瞍常欲殺舜,舜事之逾謹;鄭武姜謀殺莊公,莊公誓之黃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絕,後感潁考叔、茅焦之言,復修子道;書傳美之。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在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將何以令於天下!如從禪議,後世歸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群臣朝覲如舊,以厭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陳之。

孝和皇帝上

△永建元年丙寅,公元一二六年

春,正月,帝朝太后於東宮,太后意乃安。

甲寅,赦天下。

辛未,皇太后閻氏崩。

辛巳,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以阿黨權貴免。司徒李郃罷。

二月,甲申,葬安思皇后。

丙戌,以太常桓焉為太傅;大鴻臚京兆朱寵為太尉,參錄尚書事;長樂少府朱倀為司徒。

封尚書郭鎮為定潁侯。

隴西鍾羌反,校尉馬賢擊之,戰於臨洮,斬首千餘級,羌眾皆降;由是涼州復安。

六月,己亥,封濟南簡王錯子顯為濟南王。

秋,七月,庚午,以衛尉來歷為車騎將軍。

八月,鮮卑寇代郡,太守李超戰歿。

司隸校尉虞詡到官數月,奏馮石、劉熹,免之,又劾奏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百官側目,號為苛刻。三公劾奏:"詡盛夏多拘系無辜,為吏民患。"詡上書自訟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罰者,民之銜轡。今州曰任郡,郡曰任縣,更相委遠,百姓怨窮;以苟容為賢,盡節為愚。臣所發舉,臧罪非一。三府恐為臣所奏,遂加誣罪。臣將從史魚死,即以尸諫耳!"帝省其章,乃不罪詡。中常侍張防賣弄權勢,請託受取;詡案之,屢寢不報。詡不勝其憤,乃自系廷尉,奏言曰:"昔孝安皇帝任用樊豐,交亂嫡統,幾亡社稷。今者張防復弄威柄,國家之禍將重至矣。臣不忍與防同朝,謹自系以聞,無令臣襲楊震之跡!"書奏,防流涕訴帝,詡坐論輸左校;防必欲害之,二日之中,傳考四獄。獄吏勸詡自引,詡曰:"寧伏歐刀以示遠近!喑嗚自殺,是非孰辨邪!"浮陽侯孫程、祝阿侯張賢相率乞見,程曰:"陛下始與臥等造事之時,常疾奸臣,知其傾國。今者即位而復自為,何以非先帝乎!司隸校尉虞詡為陛下盡忠,而更被拘系;常侍張防臧罪明正,反構忠良。今客星守羽林,其占宮中有奸臣;宜急收防送獄,以塞天變。"時防立在帝後,程叱防曰:"奸臣張防,何不下殿!"防不得已,趨就東箱。程曰:"陛下急收防,無令從阿母求請!"帝問諸尚書,尚書賈朗素與防善,證詡之罪;帝疑焉,謂程曰:"且出,吾方思之!"於是詡子顗與門生百餘人,舉幡候中常侍高梵車,叩頭流血,訴言枉狀。梵入言之,防坐徙邊,賈朗等六人或死或黜;即日赦出詡。程復上書陳詡有大功,語甚切激。帝感悟,復征拜議郎;數日,遷尚書僕射。詡上疏薦議郎南陽左雄曰:"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伏見議郎左雄,有王臣蹇蹇之節,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國弼之益。"由是拜雄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