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十二 起強圉赤奮若,盡著雍攝提格,凡二年



冬,十月,丁未,琅邪王裒薨。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丁卯,以劉琨為待中、太尉。

征南軍司戴邈上疏,以為:"喪亂以來,庠序隳廢;議者或謂平世尚文,遭亂尚武,此言似之,而實不然。夫儒道深奧,不可倉猝而成。比天下平泰,然後修之,則廢墜已久矣。又,貴游之子,未必有斬將搴旗之才,從軍征戍之役,不及盛年使之講肄道義,良可惜也。世道久喪,禮俗日弊,猶火之消膏,莫之覺也。今王業肇建,萬物權輿,謂宜篤道崇儒,以勵風化。"王從之,始立太學。

漢主聰出畋,以愍帝行車騎將軍,戎服執戟前導。見者指之曰:"此故長安天子也。"聚而觀之,故老有泣者。太子粲言於聰曰:"昔周武王豈樂殺紂乎?正恐同惡相求,為患故也。今興兵聚眾者,皆以子業為名,不如早除之!"聰曰:"吾前殺庾珉輩,而民心猶如是。吾未忍復殺也,且小觀之。"十二月,聰饗群臣於光極殿,使愍帝行酒洗爵,已而更衣,又使之執蓋;晉臣多涕泣,有失聲者。尚書郎隴西辛賓起,抱帝大哭,聰命引出,斬之。

趙固與河內太守郭默侵漢河東,至絳,右司隸部民奔之者三萬餘人。騎兵將軍劉勛追擊之,殺萬餘人,固、默引歸。太子粲帥將軍劉雅生等步騎十萬屯小平津,固揚言曰:"要當生縛劉粲以贖天子。"粲表於聰曰:"子業若死,民無所望,則不為李矩、趙固之用,不攻而自滅矣。"戊戌,愍帝遇害於平陽。粲遣雅生攻洛陽,固奔陽城山。

是歲,王命課督農功,二千石、長吏以入谷多少為殿最,諸軍各自佃作,即以為稟。

氐王楊茂搜卒,長子難敵立,與少子堅頭分領部曲;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河南王吐谷渾卒。吐谷渾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歸,分戶一千七百以隸之。及廆嗣位,二部馬斗,廆遣使讓吐谷渾曰:"先公分建有別,奈何不相遠異,而令馬有斗傷"吐谷渾怒曰:"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於人!欲遠別甚易,恐後會為難耳!今當去汝萬里之外。"遂帥其眾西徙。廆悔之,遣其長史乙郍婁馮追謝之。吐谷渾曰:"先公嘗稱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當強盛,祚流後世。'我,孽子也,理無並大。今因馬而別,殆天意乎!"遂不復還,西傅陰山而居。屬永嘉之亂,因度隴而西,據洮水之西,極於白蘭,地方數千里。鮮卑謂兄為阿乾,廆追思之,為之作《阿乾之歌》。吐谷渾有子六十人,長子吐延嗣。吐延長大有勇力,羌、胡皆畏之。

太興元年戊寅,公元三一八年

春,正月,遼西公疾陸眷卒,其子幼,叔父涉復辰自立。段匹磾自薊往奔喪;段末柸宣言:"匹磾之來,欲為篡也。"匹磾至右北平,涉復辰發兵拒之。末柸乘虛襲涉復辰,殺之,並其子弟黨與,自稱單于。迎擊匹磾,敗之;匹磾走還薊。

三月,癸丑,愍帝凶問至建康,王斬縗居廬;百官請上尊號,王不許。紀瞻曰:"晉氏統絕,於今二年,陛下當承大業;顧望宗室,誰復與讓!若光踐大位,則神、民有所憑依;苟為逆天時,違人事,大勢一去,不可復還。今兩都燔盪,宗廟無主,劉聰竊號於西北,而陛下方高讓於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王猶不許,使殿中將軍韓績徹去御坐。瞻叱績曰:"帝坐上應列星,敢動者斬!"王為之改容。

奉朝請周嵩上疏曰:"古之王者,義全而後取,讓成而後得,是以享世長久,重光萬載也。今梓宮未返,舊京未清,義夫泣血,士女遑遑。宜開延嘉謀,訓卒厲兵,先雪社稷大恥,副四海之心,則神器將安適哉!"由是忤旨,出為新安太守,又坐怨望抵罪。嵩,顗之弟也。

丙辰,王即皇帝位,百官皆陪列。帝命王導升御床共坐,導固辭曰:"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帝乃止。大赦,改元,文武增位二等。帝欲賜諸吏投刺勸進者加位一等,民投刺者皆除吏,凡二十餘萬人。散騎常侍熊遠曰:"陛下應天繼統,率土歸戴,豈獨近者情重,遠者情輕!不若依漢法遍賜天下爵,於恩為普,且可以息檢核之煩,塞巧偽之端也。"帝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