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五十 起重光作噩,盡強圉單閼,凡七年



中平二年乙丑,公元一八五年

春,正月,大疫。

二月,己酉,南宮雲台災。庚戌,樂城門災。

中常侍張讓、趙忠說帝斂天下田,畮十錢,以修宮室、鑄銅人。樂安太守陸康上疏諫曰:"昔魯宣稅畮而蝝災自生。哀公增賦而孔子非之,豈有聚奪民物以營無用之銅人,捐舍聖戒,自蹈亡王之法哉!"內幸譖康援引亡國以譬聖明,大不敬,檻車征詣廷尉。侍御史劉岱表陳解釋,得免歸田裡。康,續之孫也。又詔發州郡材木文石,部送京師。黃門常侍輒令譴呵不中者,因強折賤買,僅得本賈十分之一,因復貨之,宦官復不為即受,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刺史、太守復增私調,百姓呼嗟。又令西園騶分道督趣,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時巨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以朱俊為右車騎將軍。

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博陵張牛角、常山褚飛燕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之徒,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張牛角、褚飛燕合軍攻癭陶,牛角中流矢且死,令其眾奉飛燕為帥,改姓張。飛燕名燕,輕勇走趫捷,故軍中號曰"飛燕"。山谷寇賊多附之,部眾寢廣,殆至百萬,號"黑山賊",河北諸郡縣並被其害,朝廷不能討。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司徒袁隗免。

三月,以廷尉崔烈為司徒。烈,寔之從兄也。是時,三公往往因常侍、阿保入錢西園而得之,段穎、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貨財,乃登公位。烈因傅母入錢五百萬,故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由是聲譽頓衰。

北宮伯玉等寇三輔,詔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長安以討之。

時涼州兵亂不解,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卿百官議之,議郎傅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尚書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對曰:"樊噲以冒頓悖逆,憤激思奮,未失人臣之節,季布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善而從之。

夏,四月,庚戌,大雨雹。

五月,太慰鄧盛罷;以太僕河南張延為太尉。

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秋,七月,三輔螟。

皇甫嵩之討張角也,過鄴,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制,奏沒入之。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二人由是奏嵩連戰無功,功費者多,征嵩還,收左軍騎將車印綬,削戶六千。八月,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以討北宮伯玉;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溫。

九月,以特進楊賜為司空。冬,十月,庚寅,臨晉文烈侯楊賜薨。以光祿大夫許相為司空。相,訓之子也。

諫議大夫劉陶上言:"天下前遇張角之亂,後遭邊章之寇,今西羌逆類已攻河東,恐遂轉盛,豕突上京。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無一前斗生之計,西寇浸前,車騎孤危,假令失利,其敗不救。臣自知言數見厭,而言不自裁者,以為國安則臣蒙其慶,國危則臣亦先亡也。謹復陳當今要急八事。"大較言天下大亂,皆由宦官。宦官共讒陶曰:"前張角事發,詔書示以威恩,自此以來,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靜,而陶疾害聖政,專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緣知?疑陶與賊通情。"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掠按日急。陶謂使者曰:"臣恨不與伊、呂同疇,而以三仁為輩。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後悔何及!"遂閉氣而死。前司徒陳耽為人忠正,宦官怨之,亦誣陷,死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