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考驗

  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的新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定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新會計準則不僅理念先進、體系完整,而且充分體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新準則的實施會極大地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進一步縮小會計收益調整空間,它將給我國企業帶來巨大考驗,對企業財會人員的執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轉變觀念加強職業判斷是關鍵。
  由於之前採用的就是國際會計準則,所以,對於外資企業來說,新準則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培訓壓力。而國內的諸多企業面對新準則時,用一位財務總監的話說“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一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曾透露說,完成全行所有的人員培訓計畫,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而此次的培訓,除了相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恐怕是每個財務人員的個人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我國原有的會計準則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它是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的會計制度。而此次的新會計準則參照國際會計準則,ifrs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以原則為基礎,允許財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賬,以求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ifrs不會告訴你什麼不許做,只要求遵照它的精神去做,因此給了財會人員做賬時很大的自由度。”普華永道審計部總監金以文表示。
  而這種自由度的空間是需要以正確的職業判斷為基準的。“這就要財務人員有一個觀念上的轉變,不能太依賴制度上的東西。更多自主判斷的空間,需要在思維上有一個大的突破。而這不可能一朝一夕實現,會有一個持續的漸進過程。”acca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姚志君強調。
  “會計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藝術,”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謝家正曾這樣表示,會計人員必須知道哪些可以自主判斷,而哪些不能超越,必須按準則做。 
  如今,新會計準則的套用指南即將出台,對企業的影響也將日益顯現。寶鋼股份財務總監陳櫻表示,執行新的準則雖不至於對公司損益產生重大影響,但新準則由於強化了企業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便於決策的會計信息的理念,“因此我們會對財務信息系統進行必要調整,並改變相關會計核算流程和程式。”她說。 
  “會計人員應該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新準則出台後,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必不可少。對此,中瑞華恆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張連起表示,“首先應該對新會計準則有一個初步、系統和較為巨觀的了解,這是今後學習的基石。在對新準則體系的框架、結構、核心要求有充分了解之後,要做好與原有準則的區分,這樣對比分析便於記憶。再有就是對ifrs有大致了解,將新準則和它做好對照,以便於更好的理解新準則。”做好這樣的準備,在準則指南出台後,學習和理解起來才會較為輕鬆和更為深刻。
學習是壓力更是動力 
  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這是一個前進的行業。
由於新會計準則與我們以前的準則還是有較大的差異,有人稱今年是財務人員的準則學習年。面對持續不斷地學習,會計從業人員的心態如何呢?
“持續再學習是這一行業的特點,雖說有些辛苦,但是更覺得充實。同時外界的動力也督促自己不斷地學習。”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財務報告和業務分析高級主管李鵬說。幾乎每個周末,李鵬都要去圖書大廈買書看書,隨著工作的不斷拓展,需要了解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這是一種慣性。在專業的領域走得越遠,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越多。“養成讀書的習慣是相當好的,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
“學習是為了什麼?”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教授楊有紅認為應該搞清楚這個問題。是把會計工作當作事業來做,是真正熱愛從而不斷學習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抑或是不得不學習來應對工作?如果是後者,那么對於學習者本人來說,學習就會是一種負擔。是否自主學習或許可以成為甄別壓力、動力的分水嶺。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隨著周邊環境的改變和不斷完善,被動學習也能轉變成主動學習。比如,一個小企業的財務人員通過充電獲得了其他的機會,當他學習的東西能夠有實際操作的機會時,就會逐漸自主地學習。
“後續教育是行業本身決定的,也是競爭決定的。”姚志君認為,會計行業中,知識更新快,從業人員必須要去學習才能跟得上步伐。再有,越來越近的國際化同樣需要會計人員去不斷學習和深化。而讓自己做得更好,在崗位上有所提高也是人們學習的推動力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充電的多少和職業發展的快慢幾乎是成正比,這也使得更多的會計人員加入到充電大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