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毅:我的ACCA之路

  董毅:acca會員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財務管理專家

出生於會計師家庭的我,從小就對財務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記得上大學時,其他同學費勁苦讀的會計分錄,我上國小時就經常聽父母與同事談論了。最終我考上了南開大學會計系,開始了自己的財務人員之旅。上大學時由於所學的會計和審計教材都是英文原版的,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接觸到了aicpa、gaap和big eight (當時是八大)等新的事物。當時就想自己將來要是能成為一名國際公認的會計師,那該多好啊!

畢業後,我被分到了國家審計署,工作沒幾年就聽說了acca.當時審計署是國內最早與acca開展合作的單位,也選派了一些人員參加acca的考試,但結果都不太理想,能夠通過全部考試的人如鳳毛麟角。這一切都讓我覺得acca的考試有點高不可攀了。後來由於要參加國內的cpa考試和完成我的mba的學業,報考acca的念頭就被暫時塵封起來了。

99年我被單位推薦到了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從事財務管理工作。世界銀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性銀行,在向借款國提供優惠貸款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技術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能夠將國際上先進的會計和審計方面的理念和知識介紹給我們的借款人,幫助他們規劃和完善其財務管理系統,保證項目資金得到合法和高效的使用。面對這一新的的挑戰,自己覺得要從長遠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逐漸向一名國際化人才的方向努力,否則將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這時塵封於自己心中多年的夢想又被打開了。但是在下最後的決定時,我也猶豫過。自己那時畢竟已經35歲了,又有了孩子。同時工作又很忙,經常出差。我多次問自己:“你能堅持下來嗎?”。但想到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了,如果放棄了我會遺憾終生的。另外,我想自己雖然有不利的方面,但也還是有一些優勢的,比如英語較好,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等。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註冊了acca的考試。

一開始acca的學習才深深地感受到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堅持到最後。我覺得acca的學習是自己所有的學習經歷中最艱苦的一次。除了所有的教材和考試都是英文的之外,acca的考試知識面廣,信息量大,試題很靈活,對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想通過考試,必須下點苦功才行。記得在學習acca的2年多時間裡,除了每次考完試可以放幾天假外,其餘的業餘時間都在學習,既沒有看過電視,也沒有出外旅行過。所以現在有朋友諮詢acca的考試,我都告訴他們,一旦決定參加acca的考試,就要做好在一定時間內放棄所有娛樂活動的準備(此建議僅適用於上班族)。在我備考acca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使我沒有中途放棄,一直堅持到了最後。特別是我的小女兒,每天吃完晚飯,她都提醒我:“爸爸,你該看書了。”

acca的學習雖然艱苦,但還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方法得當,再下一點功夫,通過acca的考試並非不可能。在學習之前,我也參閱了一些acca會員和高分考生的學習經驗,發現有些是很有用的。結合自己的考試經歷歸納了幾點:

一、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

在acca的14門課中,難免有你以前在大學學過的。如果你認為學過這門課程,考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你就錯了。可能最終等待你的就是failed.

二、學會快速閱讀的本領。

acca的課本很厚,加上備考的時間有限,就需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有些人不看完書就參加考試,雖然有可能過,但我不建議這種做法。因為取得acca證書的根本目的還在於通過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同時,通過閱讀對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大有幫助。

三、一定要多做習題。acca的習題集最少要做兩遍。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要親自做每一道習題,而不是僅僅看看答案,兩者的效果絕對不同。做習題時,第一遍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急於看答案,從中可以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便抓住重點。可以說多做習題是通過acca考試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