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考過ACCA的

引子
話說多年前的一個早上,我正坐在辦公室里翻報紙看。那時畢業沒多久,在一個外資銀行做marketing,非常閒,同時又覺得自己有點不學無術,必須再學點什麼充實一下。報紙上有一段小廣告,說英國的acca接受報名。介紹的學習內容看上去不錯,我想就去看看吧。一看,14個科目的報名、買書、考試全部免費的?!那當然考了,不考白不考。但也不是說參加就參加的,還要進行英語能力考試,因為除了其中一門有一些選擇題外,其餘的全部是用英文回答問題,答題簿就是10頁的白紙。
當時報名的人主要有兩類,一是已經做財務的人或會計系的學生,另一種就是象我這樣並不打算做財務,只是想增加一點知識,考個證多點本錢,如果前兩門能過就繼續考,不能過就算。後來別人說我好運氣,能碰上這么個大免費午餐,這不能光說是運氣。當然那天我碰巧看到了那份報紙,可是按那報紙的銷量,看的人有幾十萬,去報名的只是幾百人。一百個被允許參加第一次考試的人里,兩門都過的僅10個左右。其實每個人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機會,關鍵是在於能不能抓住它。
為什麼免費呢?在那個時候幾乎沒人聽說過acca,但acca預見到中國大陸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就搞了一個 china project,每年資助一些中國人考,比如在廣州是一年100人。我參加那年是第一年,三年後這個項目就結束了。在此之前,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資助了兩期的學生,它要求參加者全職考,但會支付這些人生活費(好像是一千多塊錢一個月。那是10年前喔,也不少了),並且考完之後安排到德勤實習。同志們啊,有聽說過考試不用錢還能拿錢,考完包實習的嗎?結果,china project 成功地擊敗了同期進入中國的加拿大cga和澳洲的那些同類證書。目前acca在中國大陸的會員大約1000人,學生9000人。
一、痛苦的三年半
acca是什麼呢?看看他們的網站:


因為是經濟類本科畢業,我當時可以免考2科。現在的免考制度好像是這樣的:
會計本科/大專畢業 免5科
中國cpa 免5科
會計本科/專科+cpa 免6科
相關專業(經濟、金融等)本科/大專畢業 視成績單與有關課程的相關程度免2-5科
acca 在每年的6月和12月考,全球很多地方都有考點。如果免5門的話,最快的速度可以用一年半考完 - 每半年考3科,共9科。我那12科用了三年半,前6科還順利,後6科就夠嗆,屢屢補考:( 那感覺就象一位輔導老師說的:苦海無邊,回頭又不是岸。
從2001年12月起,acca實施新的考試大綱(詳情從他們的網站可以了解到)。我那時用的還是舊制,這樣規定的:最後的 professional level 共6科,必須3科3科的過,如果一次有2科不及格,必須3科一起重考;如果只有1科不過又是30分以下(50分及格),也得3科一起重考。在新制里,這種規定降為只是對最後3科,而不是6科,就好一點了。
考最後6科的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生活,除非是公司應酬。考完又還沒知道成績的那一小段時間是唯一不用看書的,但心裡放不下這個事呀,沒有心思做任何事情,晃晃悠悠的時間很快就過了,然後心驚膽跳的上網查成績。
最痛苦的還是最後三科。那時我做的工作頗有壓力,白天干的活不可能下了班後就在腦子裡存檔關機,它會繼續在腦子裡繞來繞去,但又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不然那些字只是在眼前跳,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我實在受不了,“已經熬了三年,不要再這樣過下去,一定要在這次考完”,這樣想著我就辭了職。可是風險很大,萬一考不過,找工作吧,下一次考還得受同樣的折磨,這次不是白辭職了嗎?不找工作吧,半年沒有工作無論是給家人的心理壓力還是將來再找工作都是很大的問題。那一年考試的前後三個月雖然是在陽光燦爛的夏天,但陽光只是在窗外。自己一個人鬱悶得快神經錯亂。我是比較不與時俱進的人,那時還懂上論壇,不然象這裡有一幫xdjm解解悶,日子大概還好過些。還算運氣,終於是考過了。然後,發了很多應聘信,找到了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再然後,治療撂下的厭食症和胃病,把掉下去的體重補回來,直至現在。
後面我會講acca的學習和考試方法,在此之前,先把這個證跟其他證比較一下,挺有趣的:)
二、cicpa 和 acca
畢業的時候還有點看不上財務工作,考了acca之後就進了這一行。以後有機會的話跟大家聊一下應聘和招聘的事,這些年下來,面試的次數不下100來次,有應聘的也有招聘的。現在,先講講國內財務這一行當。這行有幾類人:
一般會計,有個會計上崗證就行了,他們象金字塔的底層,多得不得了,極容易被替代;這些人繼續深造的話會考(助理)會計師證,然後考慮cicpa。
管理會計,他們做分析做控制,比如成本分析,應收帳款管理,預算管理等等,一般要有cicpa或acca。在這裡,cicpa和acca的意義也許沒有太大不同,尤其是在國營單位的話,領導也許還沒清楚acca是什麼玩意。但在招聘的時候,外資/合資企業在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一般是選擇acca。就gaap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actice) 來說,各國有各國的要求,英國的當然跟中國的不一樣。但只要有做會計的經驗,沒有人會懷疑你是否懂中國gaap。然而管理會計顧名思義是要有管理的概念,這方面的概念在cicpa里少之又少,卻在acca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因為在中國,會計向來的概念是記帳和出納而已,至於如何利用財務功能幫助企業找到生存發展的空間,如何幫助企業控制和規範其他功能,如銷售和生產的運作,如何幫助管理層決策.......這些觀念都是近年來通過外資企業傳進來的。在國外,則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西方的許多會計認證都涵蓋這些方面,包括a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