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歸來:12月27日北美GMAT730

  當我選擇report分數的時候,看到(m49,v40)時,我的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神!”。因為我一直禱告能夠考到720分,神總是給我們更多的恩典!其實,我真的有太多的理由放棄這次考試:

本來已經拿到msu統計系的錄取通知;我現在已經懷孕36周,小寶寶很快就要出生了;考前由於太緊張我整整兩個晚上沒有睡覺;數學第35題卡殼,又不捨得放棄,導致沒有時間做36,37題;我做語文的時候眼睛都花了,閱讀都看不清了!但我還是堅持下來,神也給我了一個答案:天道酬勤!

我是10月1日正式開始複習gmat。本來已經進了統計系(我用gre成績申請的),但由於懷孕推到了明年夏季入學。於是開始考慮我真的是否適合和喜歡統計(統計在北美的工作趨勢不錯),而且一想到gmat,我就感覺是我永遠的痛。想一想2002年秋季,第一次考g時,以670(m50,v32)告終,當初在清華一起準備考試的朋友有4個現在都mba畢業了!

最感謝的還是神賜給我的老公,當我告訴他我的困惑時,他說一生的職業一定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儘管在美國面臨一個壓力:你學的專業是否好找工作!老公鼓勵我再考一次gmat,就像cd的名字:chase dream! 他說:“我們暫時不買房子了,用這筆錢供你讀書!”

10月1日當天我就受到了一個打擊:由於學校當天有football比賽,我們停車的地方不對,收到了一個ticket:200美金!不知道我有多么心疼!還在想是不是上帝在攔阻我去考試。到後來,老公每個周末都會陪我到學校,我去圖書館,他去打網球!我必須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唯有依靠的就是勤奮在勤奮!整整3個月,除了周日上午去教堂外,我每天都會保證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所以也得感謝肚中小寶寶的配合呢!

先說一下我的基礎:2002年考過gre(2200), 2002年秋季gmat(670),2004年8月toefl(607)。除了lsat,所有的ets的考試都試過了!我這次的複習是從新東方的網路課堂開始,我差不多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聽完了所有的錄音。現在看來有點浪費時間,但聽錄音的過程還是挺輕鬆的,如果以前沒有接觸過gmat的朋友,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從聽錄音開始,因為聽錄音的壓力不大。聽錄音的同時,我還在看og的語法,半個月後過了兩遍。

聽完錄音後,我開始做語法大全,每天30道或者50道,正確率在80%-85%左右。強烈建議每天都要做一做語法,其實一天30道,只要一個小時左右,對語法的感覺就慢慢培養起來了!我想這次verbal能上40和我語法的基礎很有關係!我一直到考試前一天還在做大全(其實大全已經做完了,我集中時間做大全的錯題。)其中說白了,我們用og打基礎,用大全練兵。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我的弱項,感覺就是讀得很慢,而且必須讀懂了才行。所以我特別注重每道題的分析,我買了幾隻顏色不同的螢光筆,把og中原文和題目中答案都用同一種顏色劃出來,每篇文章我都會在旁邊寫下每段的總結,和題目類型。所以做一篇閱讀需要10分鐘,但總結需要1個小時,當我看到我og閱讀部分花花綠綠時,還真有一種成就感呢。其實到後來做gwd和天山時,每篇閱讀分析我也是用同樣的方法。當時在這項工作很費時費神,但非常方便日後的複習。邏輯部分我聽完錄音後做題,還是沒有感覺。

於是開始與閱讀類似畫書法,我通常在讀完邏輯文章後,用螢光筆畫出結論和最直接的前提,然後用中文的大白話在下面寫出內容梗概,也許這個方法挺土的,但慢慢你就會培養出一種感覺。好像邏輯思路就是那樣的!我是臨考試前一個半月開始做gwd的,兩天模考一次,因為當時沒有找到攜隱的無重複13,做的是gigi13,gwd17,18,19,21,24,28,31以及天山4套,總計23套模考!我還是推薦大家用攜隱13,畢竟沒有重題。而23套重題太多,不適合培養pace。

我將每一套題都列印出來,語法將錯誤的部分劃出來,邏輯閱讀也是用og的畫圖法來做。這樣特別適合複習,臨考前我用3天分別把所有的題過了一遍,重點看錯題。我想我的功夫還是下到了,考試前我完成的任務:og語法6遍,語法大全做過一遍,大全錯題分析一遍,og邏輯2遍,og閱讀2遍,邏輯大全完成2/3, gre閱讀完成大概50多篇文章。gwd所有的verbal,複習一遍。在考試前,我就感覺自己已經有了上700的實力,但考試前兩天的失眠和數學兩道沒有做完是我萬萬沒有預想到的,沒想到這次是verbal救了我一把。

其實失眠的那一夜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說:“你放棄吧,現在你的孩子最重要,有事命運不可強求,你救安心讀統計吧!”。我問神:“神,你真的不悅納勤奮的人嗎?”但是我耳邊想起一句聖經:“神不偏待人!神的恩典夠用!”所以當你困惑的時候,當你疲憊的時候,好好數算你所承受的恩典,你會發現不管是否能夠夢想成真。我們真的已經擁有太多!學會感謝吧,感謝cd上那么多陌生卻又熱心的朋友,感謝我們曾經年青,曾經夢想,曾經失敗,曾經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