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繼續看好中國市場(交往中國)

訪acca大中華區總監葉慧琍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美國頻頻爆發會計醜聞的背景下,acca目光繼續鎖定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增設中國代表處,並擴大招收學員的規模。平均每個月都要到內地三個辦事處視察工作,再與中國財政部、審計署有關官員會面的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總監葉慧琍女士一直對國內媒體保持低調。11月10日下午6點,剛下飛機的葉慧琍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加速中國“圈地”

acca是個101歲的老人,但對於中國來說,他還是一個14歲的少年,他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推動了中國會計業的前進步伐,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葉慧琍這樣來形容acca在華的軌跡。1990年首次在中國內地招收學員的acca,是最早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會計師組織,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專業會計師組織,它已經被默認為國際財會界就業的“通行證”。

 

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和美國頻頻爆發會計醜聞的背景下,acca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仍將鎖定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葉慧琍告訴記者,在acca現有上海、北京、廣州三個代表處的基礎上,明年將增設中國代表處和擴大招收學員的規模,並且將進一步與中國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 

種種跡象表明,為了能在中國會計培訓市場中多分一杯羹,acca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來拓展在華發展渠道。在與財政部、審計署原有合作的基礎上,acca高層頻頻來華與政府機構官員“切磋交流”,與中國內地大學的合作更是在全國遍地開花。就在兩周前,acca與英國最大教育培訓機構bpp“聯姻”,共同推出了中文國際會計資格(ccat),使acca招收學員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國際人才本地教育 

acca的課程在業界有“財會專業的mba課程”之稱,與其他會計師組織相比,它的獨特之處又在何處?“acca一直強調‘thinkglobalatlo鄄cal’的理念,即‘國際化人才本地教育’。外界以為acca會員只懂得財務知識,其實acca的課程涵蓋財務、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ac鄄ca會員是具備多種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葉慧琍表示,acca課程是讓本地學員站在國際化管理的角度理解和認識財務工作,增強財務管理和運作的能力,從財務的角度和眼光去了解和洞悉公司的各個層面。 
“或許,大家以為acca只是在外企中有用武之地,其實不然。隨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加快,大量的本土企業也需要國際化的人才來提高其專業化能力。由於很多本土企業需求上市,因此他們特別需要符合資格的國際會計師擔任會計師一職。我們很多學員畢業後都任職於本地企業,這正是國際化人才和本土企業相融合的最好例證。”葉慧琍如是表示。 

醜聞敲響警鐘 

安然事件使人們對於會計誠信度產生了懷疑,業內人士對於會計教育不應只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對於目前“由於安然事件而否認整個會計行業”的社會輿論,葉慧琍並不表示贊同,“安然事件使我們認識到需要對公司治理機制進行重新審視,如公司董事的角色、非執行董事在公司的作用、投資者的角色等,而不僅僅是圍繞對會計師責任的討論。解決以上問題,將對我們保持會計行業的公信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葉慧琍不否認一系列公司醜聞事件對會計師業帶來的影響。她呼籲,安然事件的解決之道不是孤立的,需要國際同行站在全球的立場上共同努力去化解會計業誠信危機。由此便引出了她的一個觀點:“未來會計業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執業會計師開展國際化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