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統計職業道德規範?

統計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包括特殊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在全面貫徹落實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統計工作廣度、深度和難度明顯加大的新形勢下,加快推進統計職業道德的建立,更顯得緊迫和必要。
1985年國際統計學會第45屆大會發表了《職業道德宣言》,該《宣言》以統計人員的職責為中心,提出了統計調查中需要廣泛遵循的原則;2002年伊始,我國以書面形式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達了正式加入通用數據公布系統(gdds)的意願,承諾將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的統一標準,從數據公布的範圍、頻率和及時性、數據質量、數據公布的完整性以及公眾獲取等四個方面改進我國的統計方法制度,逐步與世界接軌。加強我國統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樹立我國統計的良好國際形象,提高我國統計以及經濟的透明度和國際可信度。這在我國正式加入wto、與世界經濟聯繫更加密切的新的大環境下,對更好地吸收利用外資、擴大國際經貿往來有著非常重大深遠的意義。
概括而言,統計職業道德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忠誠統計,樂於奉獻;實事求是,不出假數;依法統計,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1. 忠誠統計, 樂於奉獻
尊職敬業,是統計人員應該具備的一種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務實、優質服務、勤奮奉獻的前提和基礎。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首先要安心統計工作、熱愛統計工作、獻身統計事業,把自己遠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統計工作的實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非凡的貢獻。統計人員有了尊職敬業的精神,就能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進取,忘我工作,把好數據質量關。對統計數據,從指標含義、口徑,到指標間的平衡關係、邏輯關係去進行認真的核實,把得出每一筆高質量的統計數據,作為自己的天職和莫大的榮幸;同時在準確的統計數字基礎上,認真進行統計分析工作,來評判、檢驗決策方案是否科學、可行,並及時對決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提出矯正意見,真正盡到統計人員應盡的職責。
敬業奉獻是統計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統計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統計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統計作為認識和管理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可謂默默無聞、枯燥繁瑣。沒有不圖名利,無私奉獻的道德品質,沒有“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的求實精神,是很難出色地完成任務的。為此,我們要求廣大統計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熱愛統計,獻身統計,樹立崇高的職業榮譽感。要克服任務繁重、條件艱苦、生活清苦等困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於寂寞,樂於奉獻。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刻苦鑽研和掌握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理論和方法,包括經濟學理論、國民核算知識、抽樣調查方法、計算機技術、法律知識、管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等,努力開拓創新,提高統計服務水平;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處理好個人、集體、國家三者關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2.實事求是,不出假數
實事求是,不僅是思想路線和認識路線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的問題,而且是統計職業道德的核心。統計的生命就在於真實。準確、及時、全面的統計對實行科學決策和現代化管理,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統計工作以實事求是為價值取向。統計的實事就是統計的對象;求,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蒐集數據,整理資料,分析報告的全過程;是,有兩層涵義,一是是真不是假,二是社會經濟現象數量關係的必然聯繫即規律性。為此,我們必須報實數,講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和制止統計上弄虛作假。這就需要有心底無私的職業良心和無私無畏的職業作風與職業態度。如果夾雜著個人私心雜念,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慾需要,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等就在所難免,也就會背離實事求是原則這一最基本的統計職業道德規範。
作為一個統計工作者,必須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實事求是作為履行職業責任和義務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堅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統計人員要特別注意調查研究,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按照事物本來面貌如實反映,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不隨波逐流,不看眼色行事。統計調查要“實事”,尊重客觀實際,如實反映情況,堅決抵制各種弄虛作假、以權擾數、以數謀私的不正之風,堅持原則,求真務實,認真把好數字質量關,“數不準確誓不休”。統計分析要“求是”,以數據和事實為準繩,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要全面、客觀、系統,防止以偏概全;要從數據的分析中找出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提供具有較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報告,為領導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諮詢建議。
講究科學是實踐統計職業道德的基本方式和方法。統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數字加加減減。搞準統計數據,除了加強法制建設外,進一步提高統計的科學性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在目前的外在環境下,應眼睛向內,著力於進一步深化統計方法制度改革,依靠科學的統計調查方法和體系,依靠先進的傳輸、匯總手段,減少因中間環節多而出現的重漏差錯現象,增強統計抗干擾能力,提高統計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3.依法統計,嚴守秘密
堅持依法統計和以德統計“兩手抓”。一方面,要抓住目前大力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統計執法的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統計違法亂紀現象,依靠法律的強制力量消除統計腐敗孳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要通過勸導和教育,啟迪人們的良知,提高人們的道德自覺性,把統計職業道德滲透到統計工作的各個環節,融於統計工作的全過程,增強人們以德統計的意識,從根本上消除統計腐敗現象。
嚴守秘密是統計職業道德必須遵守的重要準則。保守國家、企業和個人的秘密,既是《統計法》明文規定的,也是對統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特殊要求。統計人員要從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養成遵紀守法、嚴守秘密的良好職業道德。在保守國家秘密的同時,當前特別要注意做好為私人和家庭單項調查資料的保密工作。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種利益關係更加錯綜複雜,統計人員只有進一步提高保密意識,按規定為被調查者保密,才能增強被調查者的安全感,贏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在統計調查中的大力協作配合,才能保障統計調查的順利實施和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
4. 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優質服務是統計職業道德追求的最終目標。收集資料、提供服務是統計人員的基本職責,是統計工作社會化的重要體現。優質服務是統計生命力的延伸,統計工作只有在很好地為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服務中才能顯示其價值和重要性,否則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就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提高統計服務意識,要按照“準確、及時、全面、方便”和“快、精、準”的要求,積極主動,想方設法,想領導和民眾之所想,急領導和民眾之所急,著力拓寬統計服務領域,提高統計服務質量,更好地發揮“信息、諮詢、監督”的整體功能。
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是統計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由統計部門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也是統計職能的具體體現,因此,服務於民眾,服務於社會(包括政府)理應成為統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目前統計服務的現狀並不理想,需要我們統計工作者強化服務意識,轉化服務觀念和工作作風。牢牢把握好不斷搞準統計數據,全面履行統計職能,向社會方方面面提供優質服務這一統計工作的主鏇律;牢固樹立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觀念,樹立政府統計部門為民眾服務的新形象;在服務的創新,時效、質量、內容和層次上多下功夫,切實解決好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不夠滿意的問題,這是統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好“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