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學習方法攻略四

 第四章 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

資金成本就是借(籌集費用)和用(用資費用)發生的代價

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資金成本在企業籌資決策中的作用:影響選擇參考最優。

最優資金結構時考慮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成本風險)。

個別資金成本

債券(銀行借款)成本=利息*(1-所得稅率)/籌資總額*(1-籌資費率)

優先股成本=優先股年股利/總額*(1-籌資費率)

普通股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籌資費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 貝他*(市場投資組合期望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普通股成本=無風險利率 風險溢價

普通股成本最高

留存收益成本(不用考慮籌資費用)

留存收益成本=年固定股利/普通股金額*100%

有增長率時=第1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00% 股利年增長率

資金的邊際成本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其權數為市場價值權數。

槓桿原理

固定成本:約束性和酌量性。

約束性(長期)廠房機器設備的折舊、長期租賃費。

酌量性(日常)廣告費、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

邊際貢獻(m)=(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產銷量

息稅前利潤(ebit)=邊際貢獻(m)-固定成本(a)

經營槓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的存在。

經營槓桿係數=ebit/x=m(基期邊際貢獻)/ebit

財務槓桿產生的原因是有財務風險的存在。

財務槓桿係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ebit

財務槓桿係數=ebit/(ebit-i(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率))

複合槓桿產生的原因是有固定成本和財務風險(二者合一)。

複合槓桿係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x=經營槓桿係數*財務槓桿係數

影響資金結構的因素:多固定多流動多舉債研究開發負債少。

資金結構理論(7大理論)

淨收益理論:負債比率達到100%價值最大。

淨營業收益理論:不受結構影響。

傳統折衷理論:最低達到最優。

mm理論:無所得稅無最優,有所得稅,負債多價值大。

平衡理論:負債大價值大結構優。

代理理論:債權代理成本平衡。

等級籌資理論:好內部籌,如需外籌用好負債。

最佳資金結構的確定是加權平均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原利息)(1-t)-原優先股額/現普通股額=(ebit-現利息)(1-t)-現優先股/原普通股額

資金結構的調整

存量調: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調負債結構、調權益結構。

增量調:增加總資產。

減量調:減少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