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去法國只能“選擇性”被接納

  “我真希望能在法國工作幾年,但這裡的工作居留實在太難拿了。”記者在7月初到戴高樂機場送朋友于娜回國時,聽到她遺憾地抱怨。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大批中國留學生像于娜一樣,在克服語言、經濟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難、拿到法國的大學畢業證後,卻因為在法國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工作卻拿不到工作居留證,而不得不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想打道回國。

2002年,于娜從北京一所大學畢業後來到巴黎二大新聞系學習,並在兩年之後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在投出數十份簡歷之後,她終於在一家與中國有合作項目的小規模文化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然而,當于娜滿懷歡喜地去巴黎警察局辦理工作居留證時,得到的卻是否定的回答。萬般無奈的于娜不得不重新註冊了一個新的學校,憑藉一個學生居留證繼續“漂”在法國,四處尋覓有能力給她辦工作居留證的大公司。今年夏天,失望的于娜最終決定離開法國回國發展。

法國政府在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培養外國留學生之後,難道就不想讓這些留學生為法國做一點貢獻?當記者對巴黎警察局負責移民的布朗先生提出這一問題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說:“當然想。”“那留學生申請工作居留證為什麼這么難?”面對記者的追問,布朗道出了多個緣由:法國失業率高達10%,政府尚無能力解決法國人就業問題,自然在接納外國留學生就業方面有所限制。多年來,法國一直實施相對寬鬆的移民政策,為其經濟和治安造成了眾多現實困難,國內限制移民的聲音日益強烈;另外很多留學生尤其是亞洲學生,儘管拿到了法國的大學畢業證,但是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仍然使他們無法滿足法國公司的要求。

布朗告訴《青年參考》記者,面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一流學生大量流向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法國早已產生強烈的危機感。法國政府完全能意識到,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國留學生對法國來說是一張具有高附加值的、而且也是法國在未來不得不打的王牌。然而,由於接納能力有限,法國無法對外國留學生採取廣納博取的政策,只能“選擇性”地接納留學生。正是這種政策,使外國留學生陷入了在法國就業難的尷尬局面。

何為“選擇性”接納政策?記者在另外幾名中國留學生身上找到了答案。

3年前,劉佳從廈門大學法語系畢業後,以優異成績邁進法國名校“巴黎政治科學院”的大門。她在這裡進修一年市場行銷專業,之後又通過法國商校的聯合考試,進入了歐洲排名第一的商校“巴黎高等商學院”。今年初,在距離畢業還有半年時,法國一家奢侈品公司已經主動與她聯繫,表示希望她能到該公司的市場部工作,並承諾為她辦理工作居留證。7月初,劉佳拿到了工作居留證並開始在這家奢侈品公司工作。

與劉佳同樣幸運的中國留學生還大有人在。“藝術家”趙成就是其中一員。趙成來法國前,在國內一所美術學院學習油畫。2003年來到法國後,他開始在巴黎一大攻讀藝術史學位。去年畢業後,他被位於塞納河畔的一家著名畫廊錄用,順利拿到工作居留證,在這家畫廊負責油畫銷售。

布朗對記者解釋說,法國政府制定“選擇性”接納留學生的工作政策,主要是為了彌補法國在計算機、藝術等領域的人才空缺。對於在其他專業成績出色的學生,法國政府頒發工作居留證時也會提供便利,以儘可能留住所有對法國有用的人才。

布朗還介紹了在法國申辦工作居留的幾點有用常識:從事的工作要與所學專業一致;僱主的介紹信要強調工作居留申請者的外語水平,以證明申請者具有融入法國社會的能力;僱主給的工資不能過低。法國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