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顧問考試綜合法律知識:法律解釋

一、法律解釋的含義
(一)法律解釋的概念
法律解釋是指一定的人或組織對法律規定含義的說明。
法律解釋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法律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規定和它的附隨情況。
2.法律解釋與具體案件密切相關。
3.法律解釋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
(二)法律解釋的必要性
法律解釋的必要性是由法律調整的特殊性及其運作的規律所決定的。
首先,法律解釋是將抽象的法律規範適用於具體的法律事實的必要途徑。
其次,法律解釋是尋求對法律規範的統一、準確和權威的理解和說明的需要。
再次,法律解釋是彌補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最後,法律解釋是調節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之關係的媒介。
二、法律解釋的分類
(一)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
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是區別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關鍵。
(二)字面解釋、限制解釋與擴充解釋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
(1)限制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法律解釋的方法
法律解釋的方法是解釋者在進行法律解釋時為了達到解釋的目標所使用的方法。
(一)文法解釋 來源:
文法解釋是指對法律條文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進行分析,以便闡明法律的內容和含義。
(二)邏輯解釋
邏輯解釋是指採用形式邏輯的方法分析法律結構,以求得對法律的確切理解。
(三)系統解釋
系統解釋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規範在整個法律體系和所屬法律部門中的地位和作用,來揭示其內容和含義。
(四)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是指通過對法律檔案制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等歷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過將這一法律與歷史上同類法律規範進行比較研究來闡明法律規範的內容和含義。
(五)目的解釋
目的解釋是指從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來解釋法律。
上述這些方法,有時是綜合使用的。在一些有爭議的法律問題上,解釋者往往同時使用多種方法。
四、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體制是指國家法律解釋許可權劃分的制度。
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範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套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係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一)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區別在於對於立法解釋的主體即立法機關和立法解釋的對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二)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套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三)司法解釋 來源: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套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完善法律解釋制度,對於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實現依法治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