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基礎知識:口腔癌防治指南

(一)什麼是口腔癌

顧名思義,口腔癌是指發生於口腔的惡性腫瘤。在臨床實踐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齦癌舌癌軟硬齶癌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黏膜的癌症等。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

(二)什麼人易發生口腔癌?

眾所周知,癌症的外在致癌因素有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因素,這些因素與免疫,遺傳和代謝等內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細胞轉變成惡性細胞而發生癌變。目前多數認為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多階段和多基因作用的結果。必須指出的是,有了致癌因素並不一定會發生癌症。這裡主要介紹與癌症發生有關的生活習慣,嗜好和環境等外在因素。

1煙和酒

菸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學物質苯芘,菸草致癌,特別是口腔癌和肺癌幾乎已成定論。一般認為,長期吸菸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於非吸菸者;吸紙菸者更易發生肺癌,而吸菸斗,雪茄或咀嚼菸草者主要導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損害肝臟和抑制免疫而增加發生口腔癌的危險性,其發生率可隨飲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更為有意義的是,同時有菸酒嗜好者發生口腔癌的危險性更高,比單嗜煙或酒者高2~3倍。普遍認為吸菸多於1包/日或飲酒超過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它部位癌症的可能性遠遠高於非吸菸或飲酒者。

2漫性刺激和損傷

在口腔中有銳利的牙尖殘根殘冠牙嵴和不良修復體者,其相應部位經長期慢性刺激後有發生癌變的可能,尤其常見於舌癌和頰癌。有統計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變部位有尖銳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衛生不良者的長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為促癌因素。

3紫外線和電離輻射

從事戶外工作者,長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膚癌的發病率都較高。電離福射可引起遺傳物質dna的改變,激活腫瘤基因而導致癌變,無論是r線或 x線都有致癌作用。在廣東省,由於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廣泛套用,放射區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發癌的發病危險性都有所增高。

4其他

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飲,鋅和砷的缺乏等都會增加機體對致癌物的敏感性。

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與口腔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三)口腔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可以發生癌變的獨立的疾病。與口腔癌有關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是公認的癌前疾病,可表現為平伏的白色病損,或呈皺紋紙樣,顆粒狀,甚至發生潰爛。好發於頰,唇黏膜。口腔黏膜白斑的癌變率可超過5%.

2紅斑口腔黏膜紅斑在近年來已被視為比白斑癌變率更高的疾病。雖然紅斑的發生率遠低於白斑,但其危險性卻不容忽視,癌變率高達90%.舌,口底和咽側被認為紅斑的高度危險區。

3扁平苔癬扁平苔癬為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病,其癌變率在1%左右,以糜爛型,萎縮型和斑塊型較易惡變,部位以頰黏膜為最常見。

4口腔黏膜下纖維性病變口腔黏膜下纖維性病變被認為與咀嚼檳榔有關,有1/3者最終可發展成癌。主要表現為進食灼痛,口乾,口腔黏膜萎縮等。常見於兩側頰黏膜及唇舌等部位。

(五)早期口腔癌的表現有哪些?

1口腔頜面部出現新生物,表面顆粒狀,菜化樣或早期出現潰爛疼痛等症狀。

2舌頰等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齒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鬆動脫落等。

4口腔或顏面部的潰瘍兩周仍不癒合者。5不能解釋的口腔黏膜白色或紅色的斑塊及侵潤塊。

(六)怎樣預防口腔癌?

1積極參加口腔癌的防癌宣傳,了解預防口腔癌的知識,認識口腔癌的危害性。

2保證營養,保持口腔衛生。講究營養的平衡,力戒菸酒,及時治療殘根,殘冠,去除不良刺激。

3積極處理和治療癌前疾病。

4不諱疾忌醫,發現病變應及早就醫,力爭做到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並堅持定期檢查。

(七)發現口腔癌怎么辦?ズ廖摶晌剩發現口腔癌或懷疑患口腔癌者都應儘早就醫。如不能確診,應及時到上級醫院診治,大型醫院都設有口腔腫瘤專科。目前,早期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