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聯考模擬測試題(一)

 

一、選擇題:

 1、下列關於黃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產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種植粟和蔬菜 b、飼養家禽、家畜 c、紡麻織布 d、建築木結構房屋 

 2、春秋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主要來源不包括: 
 a、占有大量私田的貴族 b、戰場上立功的將士 
 c、原來耕種井田的農民 d、擁有雄厚資財的大商人 

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 爭建立政權的地點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三國鼎立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的地理條件 
 b、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經濟發展形成均勢 c、赤壁之戰結局的影響 
 d、曹操、劉備、孫權都善於用兵 

 5、蜀漢諸葛亮重視農業採取的措施不包括: 
 a、減輕賦稅,獎勵農耕 b、在都江堰設定堰官、派專人護堰 
 c、任用馬鈞發明翻車 d、大力發展絲織業 

 6、南朝時齊士族王源把女兒嫁給寒門潢璋之的兒子,士族沈約上書彈劾,請求把王源免官 禁錮。此事說明的根本問題是: 
 a、士族與庶族通婚觸及士族利益 b、士族在南朝仍有很大特權 
 c、士族竭力維護自己特殊的社會地位 d、庶族不能與士族通婚 

 8、有人說:"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屬於壞的皇帝。"以上結論得出的主要依據是武則 天在位期間: 
 a、社會安定、生產繼續發展 b、利用威權鎮壓大地主勢力,制止土地兼併 c、減輕人民負擔並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d、繼續加強中央集權並改國號為周 

 9、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調及其後的兩稅法,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強封建經濟基礎 b、更新生產方式 
 c、調整生產關係 d、鞏固上層建築 

 10、右圖是唐朝手工業分布簡圖,其中屬於著名的造紙中心應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歷史事件發生於唐朝衰落時期的是: 
 a、金城公主入吐蕃 b、唐政府冊封大祚榮 
 c、建立黑水都督府 d、唐蕃會盟 

 12、下列各項,不是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金之間"和議"共同點的是: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趙宋王朝都需交納"歲幣" 
 c、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觀上有利於雙方和平相處 

 13、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到宋元時期已經完成,以下史實最能說明這一情況的是: 
 a、元朝開通規模巨大的漕運和海運 b、宋元時期對外貿易發達 
 c、松江地區成為棉紡織業中心 d、邊疆各族大批遷入中原和江南 

 14、"詔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諸州長吏勸民益種諸谷,民乏粟、麥、黍、豆種 
者,於淮北州郡給之"此詔應為何朝皇帝所下: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5、元朝時,香港、澳門地區屬: 
 a、湖廣省 b、廣東省 c、廣西省 d、江西省 

 16、以下中原先進技術按其傳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先後順序排列應是:①制瓷、印刷技術傳到 
東北 ②鑄鐵、鑿井技術傳到新疆 ③造紙、養蠶技術傳到西藏 ④鐵器傳到珠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7、秦漢時期,一些反映封建制度弊端的社會現象顯露出來,包括:①土地兼併嚴重 ②外 
戚宦官 ③地方分裂割據 ④吏治腐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按歷史事件的類型,把下列年代分為幾個組,641年應歸在哪一組? 
 a、25年,265年,581年 b、1004年,1126年,1140年 
 c、公元前138年,73年,1771年 d、184年,875年,1351年 

19、從以下各組史實中選出性質相同,但後果相反的一組: 
 a、白登之圍與靖康之變 b、七國之亂與安史之亂 
 c、安史之亂與靖康之變 d、七國之亂與土木之變 

 20、佛教、伊斯蘭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分別是在: 
 a、西漢末年、隋朝 b、東漢末年、唐朝前期 
 c、西漢末年、唐朝前期 d、東漢末年、隋朝 

 21、秦、隋、元三朝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a、結束分裂割據,統一了全國 b、開鑿了人工運河 
 c、創立新的政治制度並為後世沿用 d、統一局面 

 22、我國著名古都中,作為封建社會統一朝代的都城,時間最長的是: 
 a、洛陽 b、西安 b、開封 d、北京 

 23、有關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狀況,依時間先後順序為:①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②洛 
陽商業盛極一時③"市"為繁榮的商業區④來自亞洲、東歐和非洲海岸的商隊絡繹不絕
 ⑤商業活動不再限制在特定區域: 
 a、②③⑤④①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⑤④ 

 24、"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是評價: 
 a、顧愷之的繪畫 b、王羲之的書法 c、莫高窟的飛天 d、柳宗元的文章 

 25、《資治通鑑》與《史記》記載相重合的歷史時期是: 
 a、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b、從戰國到五代十國時期 
 c、從戰國到漢武帝時期 d、從漢武帝到宋神宗時期 

 26、下列生產工具既不用人力又不用於農業的是: 
 a、耬車 b、翻車 c、筒車 d、水排 

 27、下列古代少數民族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權的先後順序是:①蒙古②鮮卑③突厥④契丹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二、材料分析題: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世祖時大臣趙天麟上奏:"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田近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孽(繁殖)畜。" 《續通考·田賦》 

 材料二 元世祖詔曰:"戒蒙古軍不得以民田為牧田。"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世祖詔令南宋降將高達曰:"今欲保守所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蒙古人未之知也。爾熟知其一,宜加勉旃。" 《元史·世祖紀》 

材料三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樞密院奏:"前遣蒙古軍萬人屯田,所獲除歲費之外,可崇鈔三千錠…………皆隨營地立屯,軍食悉仰足矣。" 

 《元文類》卷四十一 

材料四 《農桑輯要》載:"本棉亦西域所產,近歲以來,木棉種於陝右,茲茂繁盛與本土無異。"(1289年4月,元政府)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木棉提舉司,責民歲輸木棉(布)十萬匹。 《元史·食貨志》 

回答:(1)材料一蒙古貴族人主中原之初採取的是什麼經濟政策(2分)?

 (2)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統治者的政策有何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4分)? 

 (3)材料三、四又採取了什麼新的措施(2分)? 

 (4)根據上述經濟措施的變化,分析它所產生的影響(4分)。 

三、問答題:

 29、唐太宗說:"昔人謂御戎無上策,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又說: "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編戶乎?"上述兩句話反映了唐太宗的什麼治國方針(用題中原文回答)?試結合史實說明之。唐太宗對漢武帝的評價完全正確嗎?請結合史實加以說明。
 
 30、五代十國時期雖僅有50多年,但它在中國古代史上卻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試從政治、經濟、民族關係三方面分析其時代特點並用史實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