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在京招生60人 文科縮減20%

中山大學的招生諮詢老師余立人訪談:

中山大學這個名字來源是由於我們孫中山先生,1924年孫中山就創辦了我們這所大學,當時是一文一武,文就是廣東大學,武就是黃埔軍校,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26年就改為中山大學。我們中山大學的校訓是由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的“博學省問,慎思明辯、篤行”,在解放前上個世紀30年代我們中山大學就已經有了文理法醫工農醫師七個學院,開始招生研究生。
 
  調整以後我們中山大學還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具有博士、碩士學歷授予單位。2000年我們設立新的珠海大學。2001年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中山大學。

主持人:也就是說中山大學是以文為主,發展到今天我相信它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應該是以文為主是嗎?

余立人:對,中山大學是文、理、醫三大學科門類並重,除了軍事學以外我們基本上都涉及了各個方面的學科。目前來說我們醫學類的和經濟類的,還有計算機類、生物科學類的,目前我們學校是比較受到廣大考生歡迎的專業。

主持人:相信會有更多考生願意去中山大學的。

在具體報考當中中山大學這么優秀會不會不接受第二志願的考生呢?

余立人:一般我們在第一志願滿的情況下第二志願就很難這些同學的檔案再進來了,因為我們完成招生計畫以後不可能再調整我們新的招生計畫,當然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像在廣東省我們會考慮預留一些名額,給一些比較好的同學的第二志願。因為每個省的招生名額不會很多,都是幾十人,最多一百多人,那樣調整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中山大學的整體狀況

主持人:考試線上頻道、搜狐教育頻道,觀眾朋友們、網友朋友們,你們好!又到了我們為您帶來的2006北京高校聯合訪談系列節目了。
 
  現在我身邊坐的是中山大學的招生諮詢老師余立人余老師,余老師,您好!

余立人:你好!

主持人: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山大學的概況吧?

余立人:各位網友好,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山大學。

這個名字來源是由於我們孫中山先生,1924年孫中山就創辦了我們這所大學,當時是一文一武,文就是廣東大學,武就是黃埔軍校,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26年就改為中山大學。

我們中山大學的校訓是由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的“博學省問,慎思明辯、篤行”,在解放前上個世紀30年代我們中山大學就已經有了文理法醫工農醫師七個學院,開始招生研究生。

調整以後我們中山大學還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具有博士、碩士學歷授予單位。

2000年我們設立新的珠海大學。

2001年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中山大學。

我們的辦學力量從此就跨上了新的台階。

中山大學目前來說我們覆蓋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管理科學等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在我們中國的南方是一個學術的重鎮。

全校目前有33個學院,89個本科專業,有25個本科專業是省級名牌專業,另外我們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教育素質基地,和中國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研究生方面我們有22個研究生學位授予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另外還有博士後流動站1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0個,和廣東省重點學科41個。

中山大學的師資力量非常雄厚,目前教職員工近12000人,高級支撐2500人,博士生倒是663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另外我們還有各種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3個國家的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的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和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科研機構,7個教務部重點實驗室,和6個教育部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和9個廣東省的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擁有強大的醫療機構,目前在高校中有最大的附屬醫院系統,全校有附屬一院、二院、附屬三院、附屬五院,四所綜合的醫院,另外還有三個專科醫院。

中山大學的圖書館建築面積達11萬平方米,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全國高校的首位,也是中國高等文獻保障的7箇中心之一,館內藏書488萬側。

中山大學現在有四個校區,每個校區都建立了校園網,目前在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之間也實現了光纖的連線,是國內高校中網路鋪設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園網之一。

中山大學是位於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毗鄰港澳,對外的學術交流活動也非常活躍。迄今為止學校已經跟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方100多個大學和學術機構建立了交流關係,並和其中的40多所簽署了交流學藝,其中7所學校的本科生交換協定,中山大學的全日制本科學生在讀期間可以申請往這些大學半年到一年的學習。

中山大學現有的學生約有6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人,碩士研究生12000多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國留學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學的建校80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各類人才10萬多人,校友遍及海外內,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當中的中堅力量。

中山大學以培養素質高、發展後勁大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近年來我們優秀的畢業生進入知名企業和世界五百強的企業等的畢業生占全國畢業生總數的80%左右。南中國經濟圈也為中山大學畢業生提供了非常前景。

我們在廣東省和社會各界的鼎立支持下,中山大學這所位人首創的名校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山大學也將會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主持人:等了余老師的介紹,我們對中山大學的概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都知道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他建立這所學校最初的目的是什麼呢?

余立人:當時是革命的需要,因為中國的大學很多都是為鋼鐵的發展培養人才的需要,當時孫中山先生因為是中華民國創立初期的時候,各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孫中山先生就覺得要建立一所自己的學校,包括文的、武的,所以他就創辦了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

 中山大學的特色專業以及教學特色

主持人:也就是說中山大學是以文為主,發展到今天我相信它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應該是以文為主是嗎?

余立人:對,中山大學是文、理、醫三大學科門類並重,除了軍事學以外我們基本上都涉及了各個方面的學科。
 
主持人:從考生報考來看哪些專業是比較熱門的呢?

余立人:目前來說我們醫學類的和經濟類的,還有計算機類、生物科學類的,目前我們學校是比較受到廣大考生歡迎的專業。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中山大學的辦學很悠久了,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全面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什麼特色呢?

余立人:中山大學一直的發展跟我們所處的地區優勢有關係,因為中山大學是地處南中國廣州,就是華南的一個樞紐城市,基本上就可以吸收和包容各種閩南文化和港澳文化,以及周邊我們和國內外交往的一些文化,這個形成了一個很大的人才集聚的地方。我們的同學在這裡也能夠學到大概是原來各個地區不能學到的,所以這方面可能也是能夠早就許多傑出英才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這樣一個廣的學科畢業生就業的方向也是非常廣的,哪些行業、哪些職業畢業生的走向更多一些?就業率是多少呢?

余立人:目前來說我們本科生的就業率是95%,主要的去向地區流向來說70%還是在廣東省內,還有一些目前來說逐步逐步我們中山大學的畢業生也逐步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我們有些畢業生是到香港就業,都有這樣的一些情況。

就業的行業目前來說,因為跟每個專業的流向不同,像文科類一些專業,像進一些政府機關比較多,像理科有些是到企業,還有一些公務員單位,像醫科也會進一些醫療研究機構或者醫院。

主持人:您給我們談談繼續深造的學生,他們保研比率,以及出國的比率大概是多少?

余立人:因為我們中山大學本來就有很多的碩士點、博士點,我們和國外的一些學校機構也簽訂了合作協定,我們同學如果想深造的話空間是很大的,我們每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是達到3500人,博士生的招生規模達到1千人,這一塊事實上很多本科生的考生不是中山大學的了,有很多其他學校的同學都喜歡考到中山大學來。我們讀研率目前是20%。

主持人:其中保研的部分是多少?

余立人:保研目前來說是7%到8%。

主持人:也是一個中等水平,也不低。

您剛剛提到中山大學和國外的很多學校也都簽訂了各種合作協定,有合作辦學,具體是什麼形式的合作辦學呢?

余立人:我們跟7所院校,像北美、歐洲、香港等這些學校簽訂了本科生的交換協定,根據協定我們全日制本科生在讀期間可以申請到這些學校讀一年或者半年的交換學習,相應的他們對方的一些同學也可以到我們中山大學來學習半年到一年。

主持人:對於這樣的一部分學生是不是要經過一個考核啊?

余立人:這個主要是同學申請,然後學校的一個挑選,沒有一個強制性或者統一的標準。

主持人:他們的費用是雙方學校會提供一部分獎學金,還是主要靠自費?

余立人:獎學金的支持力度比較大。交換期間比如我到英國讀書我交的是中山大學的學費,不是英國那邊的學費,所以費用方面應該不是很成問題。

主持人:應該說有了這樣一個便利的條件,相信會有很多的同學想要通過這個途徑走出國門去進行其他的學生,我想肯定人數也是特別多的,中間肯定有一個考核的標準。

余立人:對。我們現在也是逐步逐步跟國際的一些觀念靠攏,首先我們是根據學生綜合的素質,特別是我們的英語的能力,我們看他平時的學習能力。另外還有老師的一些評價意見,那個也占很大的比重,我們在從中挑選一些比較優秀的選派出去。

主持人:你們平時教學過程當中有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呢?

余立人:有,我們有些院系甚至給大一的同學實行全英的教學。

主持人:我想這部分科目也會相當重視考生的英語能力是嗎?

余立人:對,因為中國的同學他們的英語能力事實上主要在於閱讀合理解,但口語方面是比較欠缺一點,我們相應的在教學當中無形當中會提高他們這方面的一些能力。

主持人:英語非常的重要,現在各行各業,不管是教育也好,還是就業也好,英語都非常重要,我想中山大學有了這樣一個便利的條件,相信會有很多考生會對他感興趣的。

也相應的中山大學又優秀,有這樣一些便利的條件,必然門檻也非常高,您能不能告訴我們大概需要超過重點線多少分才有希望上中山大學呢?

余立人:目前來說我們在每個地方的,因為中山大學在全國30個省市都有招生,每個地方報名的熱度不一定相同,所以有些地方我們是比較熱,所以會高出重點線很多分,比如說上百分、幾十分,有時候在一些省份報名熱度不是很高的話,上了重點線一二十分這樣都有可能能夠讀上中山大學,這個就要看具體省份的一個報名情況和當地的一些考生對中山大學的認同程度。

06年中山大學的招生計畫與變化

主持人:我相信看了我們今天的節目會有更多的考生認同中山大學的,中山大學是不在全國的每一個省都有招生計畫?

余立人:除了台灣省以外都有招生計畫。
 
主持人:文科、理科都是嗎?

余立人:對。

主持人:相信會有更多考生願意去中山大學的。

在具體報考當中中山大學這么優秀會不會不接受第二志願的考生呢?

余立人:一般我們在第一志願滿的情況下第二志願就很難這些同學的檔案再進來了,因為我們完成招生計畫以後不可能再調整我們新的招生計畫,當然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像在廣東省我們會考慮預留一些名額,給一些比較好的同學的第二志願。因為每個省的招生名額不會很多,都是幾十人,最多一百多人,那樣調整的幅度也不是很大。

主持人:招生過程中是學科招生還是大類招生?

余立人: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具體學科來招生。

主持人:這樣會有很多情況,考生通過服從調劑或者其他方式,或者對自己的分數沒有信心報了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他可能不會滿意自己的專業,有沒有調專業的機會?

余立人:我們都有轉專業的政策,另外在大三以後還有一個讀雙學位或者雙專業的計畫,這些同學應該說可以通過自己的職業規劃設計慢慢調整自己的專業上的學習,達到他原來希望的一些目的。

主持人:轉專業需要在什麼時候通過一個什麼樣的考核呢?

余立人:轉專業我們是每年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就由同學提出申請,我們通過教務處進行操作,進行一系列的比如考核或者選拔,然後再進行轉專業。

主持人:具體能夠成功轉專業的學生大概占到多少?

余立人:每年大概5%左右。

主持人:還有一些問題,考生您說過可以有雙學位,是不是還有輔修,就是說可以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

余立人:對,因為報讀雙學位,如果是覺得沒辦法完成雙學位的前期之下可以通過輔修,當然這個輔修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就是說你要完成相應的輔修科目學分的要求,才能達到輔修的認可。

主持人:您既然在北京化工大學負責高招的諮詢,我也想問一下今年在北京的招生計畫跟去年有什麼變化?

余立人:今年我們跟去年總數是保持持平,都是招收60名,但是我們的文科去年是19名,今年是16名,就是文科的名額稍微調整了,醫科方面等等了一些名額,總體的名額是沒有變化。

主持人:招生計畫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從招生政策上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沒有一些新的特點呢?

余立人:今年我們推出的很大的舉措就是我們的“逸先計畫”,今年會在新進來的全體同學當中招收120名同學組成“逸先班”,主要以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這方面的生源當中挑選120人,然後以理科的基地為依託,實行本碩博打通的培養模式。這樣我們主要一個是本博連讀8年制的,另外還有一個根據個性化的培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在這個班當中進行兩次的專業選擇。另外還有提前跨入研究生的教育,在本科第四年就進行研究生的系統科研訓練。另外,管理上交叉管理、動態管理。因為我們是很多學科一起進行聯合的培養。

主持人:這個班的招收是今年才開始的?

余立人:對。

主持人:我聽您剛才這樣介紹有8年的直接打通的過程,還有一些比如說兩次改換專業的機會、提前進入研究生這方面的東西,我有一個感覺這樣的學生選拔出120名還是相當多的,會不會一開始得知自己有這樣一個很好的前景之後會降低他的一些學習興趣,你們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

余立人:我們會加強管理制度上的一些設計,包括我們一些動態的管理,就是有一個包括末位淘汰,還有激勵這方面的。另外,我們會在獎學金、助學金方面也會給予一定的傾斜,這樣對於逸先班的一些畢業生我們也會頒予榮譽證書,增強學習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些方面我們估計進入逸先班的同學不會因為某方面有些懈怠的。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這么多的學生他們最終都可以直接通過這八年的學習嗎?還是說裡面有具體的每個人走的方向會不一樣,因為畢竟人數是很多的?

余立人:我們會充分尊重同學自主的選擇,因為我們今年剛開始,以後的情況我們有可能會預想到有些同學中途會退出或者有另外的打算,或者直接出國,或者就業的考慮,我們也會充分尊重他自主選擇。

主持人: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只能跟您聊到這兒了,謝謝余老師今天做客我們嘉賓聊天室。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了,我們具體了解了中山大學的情況,如果您還有疑問的話可以跟余老師他們聯繫,余老師請您把招生辦的電話和網址告訴大家。

余立人:我們的招生辦電話是020—84111598,網址是。

主持人:謝謝余老師。中山大學聊到這裡,看看下一個大學是哪所大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