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棄聯考:“新讀書無用論”純屬無奈?

  又到聯考報名時,重慶藺市鎮“華豐源”飯館的服務員小陳黯然神傷,2006年聯考報名前,她放棄聯考離開課堂,成為一名月收入約400元的打工妹。

像小陳這樣“棄考”的學生在重慶不少見。據當地教委調查,多數學生棄考後的去向為“外出打工”,這些學生棄考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學生成績偏低聯考無信心;高校收費“嚇”人……

擔心升入普通大學難就業

涪陵二中有學生1千多名,2005年畢業的200多名高三學生中,只有15人考入大學本科。2003年,重慶市國中升高中聯考的總分為780分,涪陵二中培養的國中畢業生不少考700分以上,但這些學生均被重點中學在第一批、第二批招生中帶走。涪陵二中招收的學生分數線在250分或250分以下。校長張榮偉說,學生進入二中的目的就是完成高中學歷。涪陵二中因移民遷校建設,欠債八百萬,有能力的老師不願到這裡教書。130名教職工中,30歲以下的近一半,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2名。一些大專學歷教師正在為高三學生講課。

涪陵二中只是涪陵區農村中學的代表,記者從涪陵十七中學、涪陵十二中學了解到,這兩所農村學校共有67名高三學生棄考,涪陵區內的市級重點中學3347名學生中10人棄考。中考聯招時,農村中學第三批招生,被稱為“三等公民”,學生進入學校拚命學習,卻由於基礎較差、信息閉塞等原因,成績得不到提高,多數僅達到高職、高專分數線,但高職高專使“高收費、低就業”農村學生棄考。記者採訪了解到,農村高三學生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信息敏感,受這些信息影響,他們滋生了外出打工搶占就業崗位的念頭。

為減負忍痛棄考打工

連續帶過五屆高三學生的涪陵二中高三年級組組長陳家雄認為,高校、高職擴招後,農村學生多數可以進入高職、高專讀書,他們的顧慮由“考不上”轉向“供不起、沒工作”。涪陵區石沱鎮斜梁村學生小陳告訴記者,大學每學年收費相當於父母一年的收入,假如自己把錢用了,弟弟讀書怎么辦?記者問她為什麼不考慮考入大學申請助學貸款,她回答:“如果畢業就不了業,拿什麼還?”

教委:棄考學生向職業教育分流

重慶市教委對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棄考原因進行分析後認為,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學習成績一般,棄考後,他們中有90%以上選擇外出打工。高中畢業生在未經過職業培訓走上工作崗位後,不僅收入偏低,就業也不穩定。如能將這一群體在國中畢業後引導至職業學校接受技術教育,不僅分擔普通高中教學壓力,且可幫助學生帶著一技之長和技能資格證書外出務工,實現地方勞動力轉移任務的同時,較高的務工收入也可使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好轉。

解決高中部分學生棄考的關鍵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分流部分國中畢業生至職業學校接受中職教育。

重慶市教委表示將從四方面完善相關工作,一是把職業教育作為關鍵的技能性人才培養工程建設,加大投入,確保適度超前發展,讓學生升學有基礎,致富有門路;二是以農村和三峽庫區、渝西經濟走廊和渝東南民族地區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普高和職高的協調發展;三是處理好職業中學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的關係;四是以發放助學金的方式鼓勵貧困國中畢業生接受職業中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