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山東07聯考“1”的三種考查類型

  “基本能力”測試五大指導思想的整合性應該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題指導思想,是區分語、數、外、文綜和理綜命題思想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基本能力”測試是一個六大學習領域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內在“整合”,其類型主要有三種。

一、車輪型。這類試題就像腳踏車的輪子,每根輻條都要從車軸發出,且彼此相交,緊緊地圍繞著車軸。就是說,每道大題中每個小題、選擇題下的每個選項,甚至於題乾都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可能同時隸屬多個學習領域。

例如,《考試說明》中的“春節”主題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從巨觀上看,這道大題是圍繞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而設計的,輻射出民俗文化、祥和氣氛、濃濃親情與價值判斷等幾根輻條。從微觀上看,“春聯”題目有機地輻射出地理常識、歷史知識和文化素養多根輻條,“濃濃親情”輻射出了地理交通知識、社會現象分析與信息技術運用等幾根輻條,洋節之爭爭出了中西文化衝突下的價值取向與哲學思辨。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主題都較好地體現了“基本能力”測試“整合性”的命題指導思想,實現了不同領域在不同層面上的生活化整合。

再如,以青藏鐵路為主題,就可以輻射出以下幾根輻條:青藏鐵路被稱為“天路”的主要原因;通過表格(與甘藏鐵路、川藏鐵路和滇藏鐵路的對比),分析選擇青藏鐵路的原因;理解“青藏鐵路既是一條經濟線,又是一條政治線”;與西藏有關的服飾問題、旅遊問題、環保問題、體育鍛鍊基地等。

二、瑪瑙手鐲型。這類試題就像瑪瑙手鐲粒粒玉潤,一線貫穿。每道小題表面上看似乎都沒有多大聯繫,與“車輪型”沒什麼區別,其實不然,它們都有共同性質——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共同的主題,這主題就是那根“線”。

例如,《考試說明》中第三大題:表面上看,每道小題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但實質上,安全用電、愛滋病預防、禽流感爆發、地窖中的二氧化碳和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徑等幾顆晶瑩的瑪瑙卻是有機地串在“關愛生命,遠離危險”的這根“安全”線上。這個主題就整合了多個學習領域,並且體現了材料的社會化和生活化。第二、四、六大題也是這樣的一個主題。

再如,以“解決生活中的緊急事情”為主題,我們可以打磨如下幾顆瑪瑙:炒菜時鍋中油不慎著火、手不小心被燙傷、逃生標誌、耳朵進了蟲子、輕微性扭腳等的“處理方法”。

三、台階型。這類試題就像攀登台階,前一步總是後一步的基礎。作為試題,前一道題或選項總是後一道題或選項的前提和基礎。這裡的“前提和基礎”不是就難度而言,而是就題目之間所構成的關係而言,所以這類題目並非就是前一道題難度小,後一道題難度大,也並非前後題目都屬於同一學習領域。有時,後一道題答案的尋求必須以前一個問題的解決為前提和基礎。

例如,《考試說明》中“齊魯文化”的主題性研究中,研究課題的選擇、選擇課題的理由、展開研究的方面、研究計畫的制定等都有一定的順序性,不能隨意顛倒。在回答以上幾方面問題時,必須是以前一道題所選的方向為方向,不能另起爐灶。2004年聯考上海綜合能力測試中有關“a、b公園調查”的試題,也是個典型例子。

當然這三種思路,也並非截然分開的,也是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聯考“1”的這種命題思路告訴我們:傳統的單科考試,往往使學生禁錮在單個學習領域,失去了知識、能力應有的拓展觸角;而“基本能力”測試則引導學生建構一種發散的生活化思維方式,能喚起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現象的習慣,利於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的觸類旁通。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去尋找角度“整合”所學的知識和所培養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一種真正綜合性的知識與能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