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考生家長並不難--一位家長的來信

編輯朋友:

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我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學,實現了他心中夢寐以求的理想。送走孩子,家裡一下變得冷清,面壁沉思,不禁感慨萬千。一年的辛勞,多年的努力,都定格為歷史。但細想起來,又覺得這些經歷對正在準備聯考的考生家長可能有些幫助。於是,挑燈疾書,寫下一些感受,為的就是與更多的家長交流一些心得,這樣也不枉做一回考生家長。

做一名有心的家長

聯考是對孩子的挑戰,同時,也是對家長的一種挑戰。學習上的事,我們做家長的,也幫不上什麼忙,能做的就是為孩子創造一個理想的學習氛圍和為孩子的報考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問有多少家長知道各批次最低錄取控制線、高校調檔線和實錄線,結果很多家長對此一問三不知。一些家長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到填報志願時,匆忙上陣,造成志願填報不當,給孩子的升學留下遺憾。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從孩子進入高二就開始關注聯考招生的相關信息,了解國家的招生政策。特別是今年5月初,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嚴格控制高校招生規模,明確今年招生計畫的增幅要控制在5%以內。說明國家開始限制擴招規模了,這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因為考生人數這幾年不斷增長,而招生計畫又不能同步增長,升學矛盾會愈來愈突出。孩子原來一心只準備填一所比較好的大學,現在形勢有變,如果失誤,豈不誤了孩子的就讀?於是,我把孩子志願填報的思路從原來的“選”一所好大學上,轉變為“走”一所大學。事實也證明,我對當時的思路進行臨時調整是正確的,孩子也順利地進入了一所比較理想的大學。

做一名講原則的家長

孩子在選志願時,往往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作為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實事求是地分析。雖然,我們不能代替孩子來填報志願,但是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必須告訴他,最後讓他自己作主。這裡,我主要談談我的“四項原則”。

首先是大局原則。我告訴他,高校設定的專業都是國家建設和社會需要的專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對擬選專業進行仔細分析,並比照其發展前景。

其次是以志向定志願原則。選志願一定不要從字面上片面理解,也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己的志向來選擇。只有選擇符合自己志向的專業,才有可能激發學習潛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實事求是原則。也就是說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聯考總分、相關科目成績、興趣特長等來正確評價,量體裁衣、揚長避短。

第四是堅持正確的成才觀。對家長來說,就是要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成才理念。高校設定的專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適不適合你。教育孩子不要認“死理”,非某某大學某某專業不讀,上本科可以成才,上專科同樣可以成才。所謂“英雄不問出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進入高三後,當家長的對有些事情必須早做安排、早打算,宜早不宜遲。

1.政策依據早掌握。政策是方向,離開了政策,也許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茫然。比如今年招生有哪些新變化、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如何、哪些條件可以加分等等。去年11月,我從《高校招生》雜誌上了解到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如報名資格、報名時間、招生程式、招生規模、面試和筆試等。雖然孩子最後沒有過關,但也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培養了他如何面對挫折的能力。另外,考生所在省(區、市)的招生政策也必須掌握,這些政策對考生的報考更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如各地的藝術類專業考試時間、聯考報名時間、志願填報時間和方式,這些都會因省份不同而不同。同時,要仔細閱讀擬選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別是對學校辦學性質、錄取規則、收費標準等信息要全面知曉,逐字逐句,讀透讀懂,瞭然於胸。因為《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的法律性檔案,也是省級招辦錄取時投檔的依據。掌握這些政策,對孩子報考有決定性意義。

2.進入角色早行動。家長也許會說,現在進入角色是否有些早。我說,一點不早。比如全國有幾十所著名高校,去年11月份就陸續啟動了自主招生選拔工作,如果孩子希望通過自主選拔錄取,那么,從10月份就必須對自主招生情況有所關注,並做好相關準備。比如各高校對自主招生考生報名有哪些條件要求、筆試和面試時間安排、測試方式是怎樣進行的等等,這些都必須一一弄清楚,做到早了解早準備,才會有的放矢。又比如蒐集高校、專業、錄取分數線等相關資料,不是要等到明年5月或6月,志願填報時才下手,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行動。我從高二就訂閱了一本《高校招生》雜誌,我還把電視台播放的《招生錄取快訊》節目全面錄製下來,然後仔細分析各個高校在我們省的調檔線、實錄線和錄取人數,為孩子聯考積累第一手的志願資料。可以說,相關資料越多,志願填報時,才不會慌了手腳,從而把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率也會大大提高。

3.孩子身體狀況早知道。孩子身體好不好、眼睛近不近視、身高是多少、有沒有什麼傳染病、身體有無殘疾等等,都要提前有所了解。在檢查孩子身體狀況時,最好是要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找來,進行認真地對照檢查。我在孩子聯考前,足足提前一年把孩子的身體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其目的就是如果有隱患,也好早發現、早治療,儘量不要因孩子身體而影響了錄取。我有個朋友的孩子,今年4月聯考體檢時才發現有結核病,而根據《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結核病是受限的。無奈之下,這位考生只得停學治病,再等明年聯考。還有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同濟大學,入校身體複查時發現,孩子轉氨酶偏高,被學校勸其休學一年。儘管孩子的媽媽當時就痛哭了一場,但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實際上,結核病在現在的醫學條件下,不是什麼難治的病,如果家長提前對孩子進行一次檢查,完全可在聯考前康復。同樣,轉氨酶也是可以提前控制的,為什麼做家長的沒有早發現而錯失早治療的機會呢?這些都與我們的考生家長是否提前重視及其重視程度有關。

還有就是身體有殘疾的考生,家長在指導孩子的志願時,一定要根據殘疾程度,迴避受限專業。現在,國家和高校對殘疾考生儘管有一些保護措施,但有些專業不適合殘疾考生,志願填報時就要儘可能迴避。

4.四個參數不能少。招生相關數據是填報志願的重要參數,也是確保順利錄取的關鍵因素,當家長的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我的經驗是,不僅對高校、對專業前一年的招生數據有所掌握,而且要對前三年的相關數據都要有所了解。招生有些規律性變化,比如高校的“大年”、“小年”也要注意。掌握了這些參數,孩子的志願就可以因勢而變、乘勢而上。

這裡我覺得家長要掌握的參數有四個。一是近三年所在省各批次錄取的最低控制分數線;二是孩子擬選高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和這些高校各專業的錄取分,特別是專業錄取分;三是近三年所在中學“等位生”錄取學校及比例的情況;四是留意所在省招辦公布的全省聯考成績分段情況統計,這樣更能準確地判斷自己孩子在全省的排名(這點是針對考後出分填志願而言的)。

5.高校就業率早知曉。高校及專業的就業率是填好志願的“風向標”,家長在準備孩子志願時,就要對就業率及相關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因為就業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對高校專業的需求狀況。如有些專業,單從名稱上來看,也可能是我們所說的熱門,也可能是很多人所喜歡的,但如果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整體水平不高,那么我們在選擇這些專業時,就要三思而定了。還有,如一些學校,雖然辦學屬於專科層次,但學校的就業率很好,那么,我們在指導孩子專科志願時,是否可以向這些學校傾斜呢?所以,我建議家長不僅要對高校錄取情況有所了解,還要對高校的整體就業率包括專業就業率、專業畢業生的流向都要有所掌握,以便為孩子選校、選專業做好鋪墊。

寫下上面這些話,又覺得忐忑不安,不知對其他家長是否會造成誤導。我想,不管有用無用,這些都是我的真切體會。在此特把這些記下來,只是希望天下所有考生家長都能心想事成。



編安!

 一位忠實的讀者 辛 為

本文選自《高校招生雜誌社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