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看吧:公務員“考霸”與副局長停職

  兩則新聞非常熱鬧:湖南女孩李玫(化名)認準“金飯碗”——公務員職位,是人生的最佳出路,一年來,輾轉大江南北、趕考全國10個省市的公務員,花費9000多元,被稱為屢敗屢考的公務員“考霸”;另一則是,山西臨汾市蒲縣蒲城鎮南曜村教學點6名國小生突然死亡事件,當地有關部門已開始問責,結果是:“縣教育局副局長已被停職。”

把這樣兩則新聞相提並論,它們之間有聯繫嗎?一個是考試就業問題,一個是事故善後處理問題。可稍作分辨,就會發現,兩者都有“公務員”這個關鍵字。而且,後一條新聞甚至可以給“公務員熱”做註解。

事情難道不是這樣的嗎?6條人命而且是蓓蕾初開的孩子的生命,驀然凋零,對於身為教育管理者的公務員,追責竟然也只追到副局長,別說縣太爺級別了,甚至連教育局局長這樣的一把手公務員,也無須出面來承擔起碼道義上的領導責任,如此的職業生態,還不夠“金”嗎?這哪裡還只是什麼“金飯碗”,簡直就是刀槍不入的金盔甲、護身符!

其實,關於公務員的職業責任,比如玩忽職守的法律責任,我們的法律並不缺乏嚴厲規定,比如《公務員法》就規定,公務員不得有“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行為;而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更是明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等損失的,應給予玩忽職守罪立案。但問題是,很多時候,這些法條只是“躺”在法律的本本上,執行有限、傷不著人。

這樣看來,要真正想消除公眾對公務員職位的不理智追求,還得從公務員職業本身的理智、規範這個源頭著手。比如,至少應讓上述有關公務員職業責任的法律,真正從紙面上“站”起來,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公共管理的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