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你到底適合做什麼?非公務員不選?

  大學連年擴招,就業問題已十分突出。公務員考試無需工作經驗,只拼成績,機會難得,跟風現象大量存在。對此,專家提醒畢業生——

“學而優則仕,從古至今,這樣的人生定律,似乎從來不曾更改。今天的公務員考試熱,就是對這樣人生定律的一種現實註解。”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鬍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感慨地說。作為一名學者,更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胡勝對於 近年來報考熱度不斷攀升的公務員考試有著自己深切的體會,“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到底有多熱?就以這兩年公務員報考招錄情況為例,去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吸引了近100萬人報名,最後錄用10282人,平均50個人錄用一個;今年報名情況更加火爆,絕大多數崗位競爭激烈,中央辦公廳秘書局5個崗位吸引3881人競相爭搶。就拿我們學校的大四學生們來說,幾乎沒有幾個人是不報考公務員的,可以說,公務員考試就是這個時代‘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

就業形勢嚴峻催熱公務員考試

“你考公務員了嗎?” “時刻準備著,為成為一個公務員而努力奮鬥!”如今又成為了大學校園最流行的問候語,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尤其是文科類專業,因此,公務員考試一年比一年熱,大學畢業生成為一支主力軍。今年對公務員考試的一個生動形容是,“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可見,公務員考試是一年比一年火了!

對於公務員考試越來越火的現象,胡勝說:“對於公務員考試一年比一年火,我的看法是,一方面,這是公務員考試制度造成的。在現代社會,‘凡進必考’的公務員考試,為廣大考生提供了一個較為‘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平台。從2004年開始,公務員招考更是放寬了門檻,包括取消戶口限制、取消身份限制、減少專業限制等條件。但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則是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就業壓力逐年加大。2004年中國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人,較2003年增加68萬人,增幅32%。200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40萬,2006年為400萬,2007年將達到500萬。今年,中央和國家機關集中招考,一次性提供12724個崗位,加上各地方組織的省市公務員考試,這對於正在尋求就業崗位的大學生們,充滿著誘惑。與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大量應屆大學生報考熱情依舊高漲外,今年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的報考數量直線上升,有的大學裡甚至出現整個院系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全部報名的盛況。這幾年,大學連年擴招,升學率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家長與社會關注的一件大事。而首次擴招的碩士研究生明年即將畢業,就業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的影響。對於日漸增長的畢業生大軍來說,公務員考試無疑是國家為他們多搭設了一座通往就業的橋樑。目前大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只有這幾條:找工作、出國和考研。考取國家或地方的公務員,是‘找工作’這條出路中很不錯的選擇。國家雖然鼓勵大學生畢業後自己創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比如說資本、經驗等等因素,制約著一些應屆畢業生。所以,面對求職市場上有限的崗位,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由於高校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單位需求之間存在很大距離,許多公司不願意招剛跨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進一步加劇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面對公務員招考,很多學生不假思索先報名再說,都不願錯過機會。”

職場中的不穩定因素催熱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報考熱也是國際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儘管不同國家公民的就業觀念各不相同,但公務員考試競爭的激烈程度卻不相上下。比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舉行過500多次公務員錄用考試,平均考錄比例達21∶1,其中有些高級職位考錄比例甚至達333∶1。幾乎在世界所有國家,公務員都是一個有各種社會保障、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體面職業。這樣的職業當然值得人們去爭取。用一位報考者的話說,“公務員現在已經不是‘鐵飯碗’了,它是‘金飯碗’。”還有報考者這樣說,“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你還擔心什麼?”如此的評價,不難看出,公務員的吸引力,還在於其具有相當的職業穩定性和體面的薪金收入,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支撐,能夠生有所依死有所託。

胡勝說:“目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職場中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所謂職場如戰場,在企業里上班競爭十分激烈,增加了個人的不安全感。在很多人眼裡,相對於企業來說,公務員整體工資水平居於社會中等偏上,其職業發展、工資福利、退休養老等通常都有較為完備的保障體系;公務員崗位又比較‘清閒’,而且可以逐年晉升,工作指標、任務都沒有企業裡面的競爭那么激烈,可以按部就班,不用像企業那樣為效益去拚命。很多人認為成為公務員也就相當於進入另外一個‘溫室’。”

理性對待公務員熱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學生在報考時出於一種“從眾心理”,看著周圍的同學報考,自己也跟著報,但其實志不在此,複習準備因此也不夠充分,容易成為“落馬”之人。

“對於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一些大學生到畢業的時候還不清楚,於是人云亦云,就出現了這種跟風的效應。”胡勝說,大學生應該理性地來看待公務員熱。

胡勝表示,一方面,大學畢業生願意到機關工作,是一個好的趨勢,將更多優秀人才匯聚到政府機關,也會促進社會的加速發展。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爭報公務員也並非一件好事。胡勝認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十分模糊,同時就業能力出現危機,導致部分應試能力強、實踐與動手能力欠缺的大學生在畢業時心裡“沒譜”,盲目“跟風”,不論專業是否對口,只因公務員崗位對專業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就紛紛報考公務員。中央有關部門多次強調,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但不少畢業生仍把機關作為就業首選之地。如果高素質人才都集中於政府部門,就會使大量原本應在專業性更強的單位發揮作用的人才卡在了政府部門,形成一定的人才浪費。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面對“公務員熱”,青年人尤其要保持平靜的心態,根據實際需要和個人情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科學規劃,不盲目跟風,萬人擠在獨木橋上,而應改變單一的擇業取向,向個性化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