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備戰“天下第一考”專家解讀公務員考試

  如今,報考公務員已成為高校畢業生與社會青年擇業的重要選擇。考生究竟該如何備考公務員?在公務員考試時應怎樣運用答題方法?就這些問題,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供考生參考。

第一,考生要嚴格按照當年考試大綱的要求準備考試。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每年的考試大綱都對考生有不同的要求,這就需要考生仔細閱讀,把考前有限的時間用到“刀刃”上。

第二,考生別搞題海戰術,但考前需做幾次模擬練習。

過多地做“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練習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只要通過做幾次“自測”,真正弄懂考題的類型並掌握該用什麼樣的思路去解答就行了。

當然,找近一兩年考試科目的“真題”進行“自測”也是個好方法,可以藉此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練習,從而達到提高的目的。

第三,平時積累比臨時突擊重要,掌握方法比反覆練習重要。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的考題覆蓋面很廣,只靠臨時突擊是無濟於事的。因此,關鍵是要平時注重對多種知識的積累,注重寫作的練習。

考生還要熟悉並掌握“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的做題方法。

就“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而言,常有些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不完全部的考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常常是因為考生不熟悉做題方法。考生做題應掌握“先易後難”的原則,對於一些可能一時找不到正確答案的難題,那就放到後面採取“大膽猜測”法來做,不要在難題上耽誤太多時間;另外,所謂難題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數學專業的考生會將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這兩部分的考題視為容易題,語文專業和新聞專業的考生,會將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考題視為容易題。

就“申論”而言,考生首先應具有鮮明的“角色認定”的本領,即要求考生以怎樣的身份出現?是以普通公職人員身份還是以領導者的身份出現?其次是注意“限制性規定”,如字數限制、自擬標題限制、資料性質(是找教訓的資料還是總結成績的資料)的限制、歸納主題或主要內容時應透過現象抓本質的限制、提出對策時不要離開給定資料內容與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限制、進行論證時主旨突出及申髮式與申說式不同的限制,此外,還有近兩年的選項判斷與不要求確定主題就要提出對策並進行論述的限制,甚至要求寫兩篇不同論文的限制等等。

因此,平時知識積累中也包含做題方法的積累。比如,在平時閱讀與練習中發現圖形推理的規律掌握的少,有不少題目不會做,那就通過對各種圖形進行歸納與分析,找出解題的方法並記牢。又比如,在平時閱讀與練習中發現對申髮式的寫作要領掌握不準,那就應學習這方面的相關知識並加強運用,直到熟練為止。

此外,平時應注意收集新題型與一些難題的做題方法。近些年的考試科目中,常出現些新題型與少量的難題(並非偏題)。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演練時多注意積累這些新題型與難題的做題方法,並力求掌握,到了考場上就成了勝出的“法寶”。

第四,要想在公務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考生還必須加強心理鍛鍊。

考生平時應培養自己在筆試考場上遇到難題時不緊張、不慌亂,從容應對的能力;面試中的心理因素更為重要,有些考生就是因為平時沒有面試的經歷,到了面試考場上就過度緊張,從而導致失敗。所以,如果有機會,考生在考前可以搞幾次“面試演習”,或多參加專題辯論與演講比賽,這對鍛鍊自己語言表達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自己堅持實事求是、隨機應變與自圓其說等應對面試的能力。

第五,對“考公”參考書與輔導班要有選擇地購買和參加。

現今的“考公”參考書有多種,其中粗製濫造者甚多,高價者也不少。有的甚至將數年前出版的過時書的封面與扉頁換成當年的就當新書賣;有的參考書對考題妄加預測,誤導考生。所以考生購書時應注意挑選,看其是否有近一兩年的有關考題的題型及其詳解等內容。

現今的“考公”輔導班良莠不齊,有的主辦者大吹教師是什麼“輔導專家”,甚至吹成是“首席專家”、“押題能手”、“×城第一人”;有的主辦方吹噓自己有什麼強大的“輔導團隊”,而到實際上課時,主辦方就隨便找人講講,甚至有的冒名頂替,糊弄考生;有的主辦方說什麼他們的輔導團隊中有不少人是“參與出題之人”。甚至還有的講課者不懂裝懂,隨意發揮,胡亂點題、押題,誤導考生。因此,考生如需報班時(或聽遠程教育的“考公”輔導課時),要精心挑選,看其是否按有關考試大綱講解、是否能摘要講解近兩年的考試內容、是否深入淺出,將考試科目內容歸納得清清楚楚,使自己真正有所收穫。以免上當受騙,貽誤考試。

此外,現今,有的人在輔導中公開傳授報考時的作假“策略”,諸如:什麼“千萬不能講出自己真正的缺點”,什麼“不能在表上填入自己所受過的紀律處分”,什麼“不是黨員的可填成是黨員,不是××專業的可先填上,到錄用時再‘隨機應變’”等等。應該引起考生的注意,如果不實事求是的話,到時吃虧的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