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務員的嘆息

  大學畢業那年,我放棄了做記者的夢想,選擇了進機關當公務員。我也不認為進機關算得上明智:除了一紙北京戶口,在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所有。

首先沒有票子,這是最直觀的感受。比起在公司里工作的同學,我的工資僅僅是他們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實際上是拿這點工資養兩個家,老家的人還以為能掙一兩千塊錢就是大富翁了呢,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北京。

其次沒有房子,這是很多人不敢結婚的原因,結婚成家最要緊的也莫過於此。1998年以後進部委的可以按每平方米4500元買房子,超標的按周圍商品房價格收費。按科級的60多平方米標準算,即使可以貸款,首付也得六七萬,這對有錢家庭來說不算什麼,父母支援一把就夠了。可對於大多數平民子弟,這個數字足夠讓他們撓頭的了。

再說說前途問題,在機關里做事目前還屬“鐵飯碗”。當公務員要熬年頭,堅持就是勝利,熬到35就出頭了。尤其在部委,只要不太笨,退休時熬個正處、副司應該沒問題。但問題就在於,你要的是不是這種生活。大部分人還都是想幹些事業的,很多人離開機關首先並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對今後的發展空間看透了,感到前途無望才走的。一個部級單位就那么二三百人,又有10來個司,每個司下面又有六七個處室,正副部長,正副司長,正副處長,基本上人人都是官。在一個乾幾年連司機都能當上副處長的單位,這樣的官職有意富基層工作經驗了。可是如果沒有一個好背景,這又談何容易。

目前公務員總體社會地位還算高,在很多地方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遇到警察盤問的時候,你可以比他說話嗓門還高,而不用擔心被訓斥得像孫子一樣。在部委里工作雖然有時候累得要命,但總體來說比起外企還是要輕鬆些,付出一般也能得到認可,會在一定範圍內得到回報。但有時候看到一些真正利國利民的政策得不到推行,而一些表面文章卻做得很好,心裡真是難受,卻無人可說。